文章数:17609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篇
比快乐更快乐
当太阳升起,地面就会多一份金黄的宁静。
——题记
当中国徐徐地染上这层金黄时,熠熠生辉的一颗星在上海轰然炸开,饮誉世界。
天空很晴,晴得一望无际。我甩去了假日的懒散,背上了双肩包,去寻找久违的快乐。我望着车窗外,拾掇着沿途的风景。太阳有一点点刺眼,隔着车窗我还能感觉到一点点热度浮在我的面颊上。
姐姐说她已经等我很久了,于是我们立刻进入世博园内。她是世博志愿者,而我是受邀来体验生活的。园内的人已经很多了,我们主要负责信息咨询方面。
人越来越多,温度也越来越高。各种鳞次栉比的建筑物前都排起了长队。我不停地拭干脸上的汗水,脑袋轰轰作响,好像脖子突然间细了,无法支撑起头部。姐姐冲我笑了笑,我也勉强挤出几丝笑容。
一位年轻人把相机交到我手上,“小朋友,帮我拍张照可以吗?”我应着暗自窃喜,终于为世博效劳了。我听到了他说的谢谢。我身体的四面八方都沁出了一种力量,瞬间我觉得不再疲惫。
我和姐姐还有其他志愿者谈笑风生,人人都透露出一种干劲。老奶奶带着小孙孙缓缓地走动着,尽管脸上的汗水清晰可见,但掩藏不住自豪的笑容。我拿着刚从姐姐手里接过的棒冰给老奶奶,“天气太热了,老奶奶吃根棒冰吧!”老奶奶感激地看了我一眼,把棒冰给了小孙孙——这似乎很正常,可我只有一支棒冰。“你们等等!”姐姐把棒冰塞给老奶奶,“天气太热,注意消暑啊!”老奶奶很开心,“谢谢你们,你们真好!”
中午吃完饭,我们小憩了一会儿又开始干活了。一位中年妇女火急火燎地跑来,“我的孩子中暑了,怎么办怎么办……”“别着急,园内有医务室,我们马上带您过去!”我去零售处买了瓶水,马上往医务室的方向跑去。当我赶到时,孩子已经在迷迷糊糊中醒了。我把水轻递给中年妇女,她焦虑的脸上多了柔美的微笑。
所谓快乐,定义很广泛。在我看来,助人为乐的快乐比任何快乐都快乐。
天还是很晴,晴得一望无际……
零距离·世博
嘉善一中 九(7)班 吴越
记忆里,世博对中国而言,有点遥远,因为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就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对中国那是一个百年之梦;
印象中,对于世博有点陌生,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还从未举办过,与世博永远处在远距离。
然而,这个梦不再是一个梦。2010,拉近了中国与世博的距离;上海,使中国与世博成了零距离。
盼了好久,一直都希望自己能与世博有一次零距离的接触。庆幸的是,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早早地起床,早早地来到学校,兴奋地上了车。终于,我站在了世博园区的门口,心中说不出的激动。此刻,世博就在我的眼前,与它仅有一步之遥。我迈出了这一步。
那是怎样的一种盛况啊,无论是艺术与美感并俱的意大利馆,还是高度与层次兼有的荷兰馆,甚至是有着蒲公英种子般外形的英国馆。各色各样,各俱形态,不愧是世界的交汇。
或许是我对自然的东西特别喜爱,“迷茫”了好久,终于选择了自然,纯自然的西班牙馆。用藤枝条纯手工编织交织组成的西班牙馆仿若一个天然的鸟巢,充满了亲切感。走进大门,神秘感涌上心头。漆黑笼罩着我们,仿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了。突然,一道红光射下,“万木丛生”的舞台上出现一名西班牙女子,火红的裙衣显得分外耀眼。灯光闪烁,舞曲响起。这是典型的西班牙踢踏舞。那干脆利落响亮的踢踏声回响在舞台的四周,响彻在西班牙馆的上空。继续摸索着,眼前一个突然一亮,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展览厅。一眼就看到那个大东西——一个逼真的婴儿。它的眼睛扑闪着,有神极了,仿若是真的一般。它的皮肤皱皱的,但却泛着光泽。我喜欢留下个足迹。“咔嚓”我与娃娃都笑了。
在西班牙馆里虽然待的时间不足十五分钟,但它的壁画,它的珠帘幔纱,它的雕刻艺术,它的复古背景,却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西班牙浓郁的风情和气息。很特别,很独到。
我走的馆并不多,但对浙江馆情有独钟。具有特色江南风情的背景总让身为浙江人的我感到特别亲切。巨型的瓷碗里演绎着浙江的风采,呈现着浙江的魅力。喝一杯地道的西湖龙井,还能把这小碗带回家,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
我怀揣着一份依恋站在世博园门口,因为我将与它告别。但这一次的告别意味着下一次的再见面。我与它不会因告别而有距离感,与它永为零距离!
我与世博有个约会,因为我们零距离!
世博情结
今年夏天。
每次。坐在大巴上塞着耳机哼着歌,期待着窗外的世界,又会给我带来多少惊喜和感动。
已经去过6次了。曾经,从来没想过,会有如此的热情。只是,当怀揣着小小的的等待和大大的勇敢站在那些场馆面前,那些明媚,和着日光,灼伤得我睁不开眼。
去之前,在网上就听得那些铺天盖地的讨论和看法,说什么不去世博会后悔,去了世博更后悔。还有什么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带他去世博会,如果你恨一个人,也带他去世博会。正所谓人言可畏。说的我们都开始觉得心虚了。小小一张地图,指指点点也不过就那么点儿,可是真正到了安检口,目睹这样的壮观,终于还是被震撼到。
从小。当第一次从纪录片中看到那个长满薰衣草的国度,那个闪烁着模糊铁塔之印的地方,那些关于浪漫和梦幻的所有情悸,融化在塞纳河的波澜,升成氤氲的过往,缠绕在心头。于是,开始了我的追逐。尽管内心很深刻地清楚,我们之间有多遥远,我也不是那种为了梦想可以傲视一切付出全部的人,只是那希翼,从未湮灭。但现在,世博,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第一次去,就到了法国馆。白色交错的纠缠,在烈日下如此醒目,浮于水面之上的绰约,不失古典的幽寂,却也少不了如今的烂漫。那些立于水面的孩子的笑脸,是怎样的灿烂容靥。喜欢随着人流上升的感觉,就好像置身紫熏衣田,阳光照在花穗上,如此耀眼。感性城市。这名字太棒了。黯然的灯光,滚动的字幕,重复的画面,一切都在述说着那些浪漫的情愫和古老的瞬间。街头随处可见的咖啡店,浸透出怎样的气息,哥特式的高调与华丽,就是这个国度的全部。最后的那个宫殿一般的建筑,白色弧圈轻柔过往,墙壁上幻化的蝴蝶,树下锁着的箱子,童话?梦想?未来?
我想我该感谢世博会,坚定我的希翼。
和同学一起奔跑在园里的感觉,各自分享着自己所了解的点点滴滴,在那些白栏杆间来回流转,到了转角处,叹叹前面弯弯折折的漫长路,和死党打打闹闹地向前挪动,跟着耳机里的音乐哼哼唱唱,这样所谓的懵懵懂懂地穿梭,相机咔嚓咔嚓地移动,那些让人感动和惊喜的瞬间,印画在笑声和泪水中。
之后和家人一起去,我就成了大家的向导,乘公车,坐轮渡,算是什么滋味都尝过。还记得第一步踏上公车的台阶时,脑海中突然很强烈地冒出这样一个词汇,城中之城。这是个偌大的小城市,人们在这里工作,生活,其实,是个小世界。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接触世界,融入世界,不再局限于有限的生活空间,享受艺术家们的想法和创意所带给我们的惊喜和向往。我们在这里,找得到梦想,望得到未来,看得到世界。
多少年之后,偶尔整理东西,发现了几张一样的地图,圈圈点点,五颜六色。我还会不会记得那脚底钻心的疼痛,排队漫长的煎熬,和,所有的感动。
我想。哪怕不记得,至少现在,这些小小大大大大小小的情节,魂牵梦萦,活在身边的每个角落。
嘉善建县580周年
嘉善一中 八七班 朱真皓 指导老师:朱芸花
每当闻到那淡淡的杜鹃花香时,我的脑海中就会不由得生出一股自豪感,因为杜鹃花代表的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银城——嘉善。
人问嘉善如何?有言为证:地嘉人善。
再问嘉善如何?有诗为证:百里郊原似掌平,竹枝唱出尽吴声;走遍绿野停舟晚,灯火渔火相映明。
具有580年文化之城,为驰名中外的鱼米之乡。它以特有的水乡、古镇和田园风光而闻名遐迩。
至2009年年底,全县常住人口达70万人口之多,可见我县是多么的繁荣发达;境内水网交织,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早在6000年前已有人类的祖先再次生息扎根,可谓是历史悠久。况且,此地还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而名扬天下。
作为文化之乡,从古至今,我从来都是先人才辈出。例如吴镇啊、姚绶啊、袁黄啊、沈国舫啊、孙道临啊等等。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吴镇,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终其一生闭门隐居,未入仕途。精研儒学,旁通佛道,喜与僧道为友,以诗文书画自娱。题材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寄托他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善用湿笔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笔力雄劲,墨气沉厚。吴镇的画风,与黄公望、王蒙、倪瓒三家有明显不同,黄、王、倪二家重笔,干笔皴擦较多。而吴镇重墨,多用湿笔。在构图方面,三家都趋平稳,吴则追求奇险,有时危峰突起,有时长松倒挂,有时平远,有时高远。画面题款,三家皆用楷书,吴镇独用草书,从书写内容到奔放不羁的书风中,使人感到蓄积征画家胸中的不平之气。董其昌评说: “吴仲圭大有神气”。其画气势磅礴,元气淋漓而不入野。明代沈周、文徵明等多师法吴镇。
如今,吴镇纪念馆成了嘉善的一大特色建筑物,在嘉善说起吴镇纪念馆,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
我县人才辈出,特产更是赫赫有名。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嘉善黄酒了。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饮料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嘉善黄酒色泽澄黄透明,味甘醇,性温和,酒体丰富,醇香浓郁,口感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相关资料显示,嘉善黄酒的生产历史至少已有千余年,最初并不叫“黄酒”,而是称三白酒。所谓“三白”,一是米白,二是酒不加色为白,三是装酒的坛子涂石灰为白。《本草纲目》记载:“诸酒醇不同,唯米酒入药用。”这里说的米酒就是黄酒,它具有通曲脉、厚肠胃、润皮肤、养脾气、扶肝以及除风下气等治疗作用,古人经常用黄酒作为药引。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黄酒具有清除自由基,防止心血管病、抗癌、抗衰老等多种功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文人骚客对酒可谓情有独钟,在我国古代文献及诗歌、小说、戏剧中,同样留下了许多关于黄酒的记载。比如,传说大诗人李白当年云游至嘉善,品完黄酒之后,挥毫写下了“善酿酒”;明人高启更是抵挡不住黄酒的诱惑——“漫漫村塘水没沙,清明初过已无花。春寒欲雨归心急,懒驻扁舟问酒家。”1998年以来,嘉善黄酒的销售量连续5年列全国第一;2003年,销售量列全国第三;2000年至2003年,嘉善黄酒产量连续4年居全国同行第二。2003年5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基于嘉善黄酒的传统特色及鲜明的地域特征,根据《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给予浙江嘉善黄酒股份有限公司嘉善黄酒系列(汾湖牌)颁发《原产地标记注册证》。目前,嘉善黄酒市场覆盖已达江、浙、沪、鲁、皖等20多个省市,并远销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10个国家和香港地区。五粮液让四川宜宾人扬眉吐气,国酒茅台更是让黔北山区一个偏远的小镇闻名遐迩、享誉中外,黄酒能否让嘉善名扬天下呢?嘉善黄酒销售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从知名度和影响力来说,黄酒还只是一隅之地,和著名品牌的白酒相比,其知名度更是相形见绌。用黄酒作为城市名片,则必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黄酒。相信到那时,只要品到黄酒的香醇,就可以想到“地嘉人善”了。
经过建县至今580年,嘉善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从一个默默小城蜕变成了如今的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木业之乡、电子信息之城。
如今,美丽的“银城”已经面向了世界,确定了“经济强县、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美丽的“银城”将会更加耀眼!
杜鹃盛放
嘉善一中 八(7)郑群婷 指导教师 朱芸花
滚滚历史风尘,淹没了,那生在历史城墙上的杜鹃。
——题记
明宣德四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鉴于杭嘉湖北一带地广赋繁,准奏立县。名曰嘉善。”
明宣德十年。
建县之初,尽管这里条件优越,物产富庶,但终究抵不住封建的压迫和繁重的赋税,导致人口锐减。人们生活民不聊生,深受苦难。连年不断的战乱,灾害和瘟疫,消磨着人们最后的信心与渴望。年轻人大多去了前线打仗,剩下的黄发垂髫及瘦弱妇女们毫无反抗之力。粮食紧缺,战火弥漫,疾病无医,慢慢吞噬着这片土地。
从嘉庆三年的35.19万减至同治一二年的9.65万,这之中经历的磨难不言而喻。
清顺治。
古镇西塘。
河道上渔船来来往往,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悠长的吆喝声,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宛然前行,飘然进耳。人们挑着扁担晃晃悠悠地走过湿漉漉的河边,不时停下与蹲着身洗衣服的妇女说上两句,然后继续加快脚步。小船儿缓慢却有节奏地划开一道道水波,悠悠然,辗转穿过一个个桥洞,巧然与桥身擦身而过,给小镇的平和添上一缕恰到好处的波动。船夫摇着桨 ,鸬鹚静静立在船沿,刚打完一场胜仗。桥上撑着油纸伞的娉婷少女,莞尔走过,雨打破了伞上的平静,溅起几朵雨花儿。河边几步远,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檀木若隐若现的微香裹着深黑的线条,没有皇家的气势,却独有一丝灵动。木门大敞着,老人坐在窗下,透过雕花窗桎看着一小片蓝天。穿过小巷,不时看见人们坐在门口,满手泥巴地小心翼翼和着陶器;或是家里织布机咯吱咯吱响个不停,绸缎匹匹。
水晕墨染的诗情,伴着人们,生活了千年。
清乾隆四十五年。
弘历五次下江南。
“吴仲圭其竹修劲,梅傲孤,画卓字秀,命重修其墓,立园祭并善护。”
穹顶的坟墓长满花草,墓碑矗立着,隽永的刻痕斑驳苍苍。几米远冰冷的雕刻默默不言,黑楷字深深嵌进心脏。若是寒冬,腊梅傲雪,不知他们的祖先是否就是他画中的苦梅,可惜那碧竹早已水月镜花。这些都变了,只有他,穿越时间涤荡,还在身旁。
人们为他修筑了小桥流水,他一定高兴吧,看着孩子们走进他的家,来来往往,稚嫩的脸庞上挂满求知的欲望。不知他是否听得见笛声,看得见孩子们画的水墨呢。他或许很惊讶,那一张张传说中的蓝眼睛黄头发会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鞠一躬,然后驻足欣赏他的画。他一定很满足吧。
他一直都在。
1937年11月15日。
嘉善遭日军侵略沦陷。
魏塘荷叶弄。
他拿起了刀。孑然向敌人冲去。
凭着地理环境的优势,他竟用那把平常切菜的钝刀,亲手砍死了上十个鬼子。
长枪短炮终究胜于大刀长矛。他的鲜血让这片本静谧的土地变得激昂。
谁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但在历史画卷上,他的名字,叫做永恒。
这是外公告诉我的。
不只是浴血奋战的战士,我们的人民,一样勇敢。
于是,1949年5月11日,嘉善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春天。
烈士陵园每年都会响起那低沉而又激昂的国际歌声,那是一代代后辈的敬意和对自己的激励。
2010年2月13日。
新中国成立60年的除夕。
鞭炮声响耳不绝,夜空中那无数的天灯渐行渐远,躲在了鳞次栉比的高楼背后。街上车潮滚滚,那闪烁的灯光和炫彩的霓虹灯,打造了另一个人间的银河。
夜空之下,是簇簇盛绽的杜鹃。
如今,蹒跚着走过580个春夏秋冬的我们,会狭带着废墟和灿烂,走向铺满阳光的明天。
请擦亮双眸,去见证那盛放在历史城墙上的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