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09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篇
杜鹃盛放
《爱家乡·爱嘉善专题征文》 2010年03月17日 阅读:1337次
姓 名 | 学 校 | 班 级 |
郑群婷 | 嘉善一中 | 907 |
杜鹃盛放
嘉善一中 八(7)郑群婷 指导教师 朱芸花
滚滚历史风尘,淹没了,那生在历史城墙上的杜鹃。
——题记
明宣德四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鉴于杭嘉湖北一带地广赋繁,准奏立县。名曰嘉善。”
明宣德十年。
建县之初,尽管这里条件优越,物产富庶,但终究抵不住封建的压迫和繁重的赋税,导致人口锐减。人们生活民不聊生,深受苦难。连年不断的战乱,灾害和瘟疫,消磨着人们最后的信心与渴望。年轻人大多去了前线打仗,剩下的黄发垂髫及瘦弱妇女们毫无反抗之力。粮食紧缺,战火弥漫,疾病无医,慢慢吞噬着这片土地。
从嘉庆三年的35.19万减至同治一二年的9.65万,这之中经历的磨难不言而喻。
清顺治。
古镇西塘。
河道上渔船来来往往,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悠长的吆喝声,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宛然前行,飘然进耳。人们挑着扁担晃晃悠悠地走过湿漉漉的河边,不时停下与蹲着身洗衣服的妇女说上两句,然后继续加快脚步。小船儿缓慢却有节奏地划开一道道水波,悠悠然,辗转穿过一个个桥洞,巧然与桥身擦身而过,给小镇的平和添上一缕恰到好处的波动。船夫摇着桨 ,鸬鹚静静立在船沿,刚打完一场胜仗。桥上撑着油纸伞的娉婷少女,莞尔走过,雨打破了伞上的平静,溅起几朵雨花儿。河边几步远,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檀木若隐若现的微香裹着深黑的线条,没有皇家的气势,却独有一丝灵动。木门大敞着,老人坐在窗下,透过雕花窗桎看着一小片蓝天。穿过小巷,不时看见人们坐在门口,满手泥巴地小心翼翼和着陶器;或是家里织布机咯吱咯吱响个不停,绸缎匹匹。
水晕墨染的诗情,伴着人们,生活了千年。
清乾隆四十五年。
弘历五次下江南。
“吴仲圭其竹修劲,梅傲孤,画卓字秀,命重修其墓,立园祭并善护。”
穹顶的坟墓长满花草,墓碑矗立着,隽永的刻痕斑驳苍苍。几米远冰冷的雕刻默默不言,黑楷字深深嵌进心脏。若是寒冬,腊梅傲雪,不知他们的祖先是否就是他画中的苦梅,可惜那碧竹早已水月镜花。这些都变了,只有他,穿越时间涤荡,还在身旁。
人们为他修筑了小桥流水,他一定高兴吧,看着孩子们走进他的家,来来往往,稚嫩的脸庞上挂满求知的欲望。不知他是否听得见笛声,看得见孩子们画的水墨呢。他或许很惊讶,那一张张传说中的蓝眼睛黄头发会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鞠一躬,然后驻足欣赏他的画。他一定很满足吧。
他一直都在。
1937年11月15日。
嘉善遭日军侵略沦陷。
魏塘荷叶弄。
他拿起了刀。孑然向敌人冲去。
凭着地理环境的优势,他竟用那把平常切菜的钝刀,亲手砍死了上十个鬼子。
长枪短炮终究胜于大刀长矛。他的鲜血让这片本静谧的土地变得激昂。
谁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但在历史画卷上,他的名字,叫做永恒。
这是外公告诉我的。
不只是浴血奋战的战士,我们的人民,一样勇敢。
于是,1949年5月11日,嘉善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春天。
烈士陵园每年都会响起那低沉而又激昂的国际歌声,那是一代代后辈的敬意和对自己的激励。
2010年2月13日。
新中国成立60年的除夕。
鞭炮声响耳不绝,夜空中那无数的天灯渐行渐远,躲在了鳞次栉比的高楼背后。街上车潮滚滚,那闪烁的灯光和炫彩的霓虹灯,打造了另一个人间的银河。
夜空之下,是簇簇盛绽的杜鹃。
如今,蹒跚着走过580个春夏秋冬的我们,会狭带着废墟和灿烂,走向铺满阳光的明天。
请擦亮双眸,去见证那盛放在历史城墙上的杜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