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建县580周年
《爱家乡·爱嘉善专题征文》 2010年03月18日 阅读:1386次
姓 名 | 学 校 | 班 级 |
郑群婷 | 嘉善一中 | 907 |
嘉善建县580周年
嘉善一中 八七班 朱真皓 指导老师:朱芸花
每当闻到那淡淡的杜鹃花香时,我的脑海中就会不由得生出一股自豪感,因为杜鹃花代表的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银城——嘉善。
人问嘉善如何?有言为证:地嘉人善。
再问嘉善如何?有诗为证:百里郊原似掌平,竹枝唱出尽吴声;走遍绿野停舟晚,灯火渔火相映明。
具有580年文化之城,为驰名中外的鱼米之乡。它以特有的水乡、古镇和田园风光而闻名遐迩。
至2009年年底,全县常住人口达70万人口之多,可见我县是多么的繁荣发达;境内水网交织,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早在6000年前已有人类的祖先再次生息扎根,可谓是历史悠久。况且,此地还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而名扬天下。
作为文化之乡,从古至今,我从来都是先人才辈出。例如吴镇啊、姚绶啊、袁黄啊、沈国舫啊、孙道临啊等等。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吴镇,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终其一生闭门隐居,未入仕途。精研儒学,旁通佛道,喜与僧道为友,以诗文书画自娱。题材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寄托他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善用湿笔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笔力雄劲,墨气沉厚。吴镇的画风,与黄公望、王蒙、倪瓒三家有明显不同,黄、王、倪二家重笔,干笔皴擦较多。而吴镇重墨,多用湿笔。在构图方面,三家都趋平稳,吴则追求奇险,有时危峰突起,有时长松倒挂,有时平远,有时高远。画面题款,三家皆用楷书,吴镇独用草书,从书写内容到奔放不羁的书风中,使人感到蓄积征画家胸中的不平之气。董其昌评说: “吴仲圭大有神气”。其画气势磅礴,元气淋漓而不入野。明代沈周、文徵明等多师法吴镇。
如今,吴镇纪念馆成了嘉善的一大特色建筑物,在嘉善说起吴镇纪念馆,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
我县人才辈出,特产更是赫赫有名。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嘉善黄酒了。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饮料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嘉善黄酒色泽澄黄透明,味甘醇,性温和,酒体丰富,醇香浓郁,口感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相关资料显示,嘉善黄酒的生产历史至少已有千余年,最初并不叫“黄酒”,而是称三白酒。所谓“三白”,一是米白,二是酒不加色为白,三是装酒的坛子涂石灰为白。《本草纲目》记载:“诸酒醇不同,唯米酒入药用。”这里说的米酒就是黄酒,它具有通曲脉、厚肠胃、润皮肤、养脾气、扶肝以及除风下气等治疗作用,古人经常用黄酒作为药引。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黄酒具有清除自由基,防止心血管病、抗癌、抗衰老等多种功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文人骚客对酒可谓情有独钟,在我国古代文献及诗歌、小说、戏剧中,同样留下了许多关于黄酒的记载。比如,传说大诗人李白当年云游至嘉善,品完黄酒之后,挥毫写下了“善酿酒”;明人高启更是抵挡不住黄酒的诱惑——“漫漫村塘水没沙,清明初过已无花。春寒欲雨归心急,懒驻扁舟问酒家。”1998年以来,嘉善黄酒的销售量连续5年列全国第一;2003年,销售量列全国第三;2000年至2003年,嘉善黄酒产量连续4年居全国同行第二。2003年5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基于嘉善黄酒的传统特色及鲜明的地域特征,根据《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给予浙江嘉善黄酒股份有限公司嘉善黄酒系列(汾湖牌)颁发《原产地标记注册证》。目前,嘉善黄酒市场覆盖已达江、浙、沪、鲁、皖等20多个省市,并远销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10个国家和香港地区。五粮液让四川宜宾人扬眉吐气,国酒茅台更是让黔北山区一个偏远的小镇闻名遐迩、享誉中外,黄酒能否让嘉善名扬天下呢?嘉善黄酒销售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从知名度和影响力来说,黄酒还只是一隅之地,和著名品牌的白酒相比,其知名度更是相形见绌。用黄酒作为城市名片,则必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黄酒。相信到那时,只要品到黄酒的香醇,就可以想到“地嘉人善”了。
经过建县至今580年,嘉善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从一个默默小城蜕变成了如今的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木业之乡、电子信息之城。
如今,美丽的“银城”已经面向了世界,确定了“经济强县、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美丽的“银城”将会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