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03篇    征文数:47965篇    摄影作品:2286

我有三个“家”

随 笔    2022年09月20日   阅读:164次

姓 名 学 校 班 级
李心尧 县第二实验小学 五(1)班

 我有三个“家”

嘉善第二实验小学401  李心尧

 

我有三个“家”。

我的第一个“家”是民族融合之家。

我们温暖的小家有三口人,隶属于两个不同的民族:爸爸是回族;妈妈是汉族;我呢,据说通过满月时的“抓阄”方式决定我是“回族”。“民族融合”其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反映在饮食上。回族饮食主食以面食为主,主菜以牛羊肉为主;而汉族饮食主食以米饭为主,主菜以猪肉鸡肉鸭肉鱼虾为主;妈妈一开始吃不惯回族的饮食,甚至一度“拒绝”吃饭;爸爸也不习惯汉族食物的毫无“分量”,吃得再多也总觉得“精神饥饿”!“民族融合”的契机是我的出生,因为我有轻度营养不良,妈妈为了让我补充优质蛋白,尽量在家庭饭桌上变着花样让我多吃牛羊肉!也因为我的肠胃很难消化面食,爸爸也尽量随着我吃起了米饭。慢慢地,我们家的饭桌上有了牛肉羊肉和鱼虾,也有了稀饭和馒头,爸爸和妈妈都完成了自己的“民族融合”!

我的第二个“家”是文化融合之家。

我的爸爸来自于河南省,我的妈妈来自于江西省,而我出生成长于浙江省。不同省份和地域带来的“文化融合”其实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爸爸言行充分体现了中原地域的特点:洪亮、爽直;妈妈言行则充分体现了丘陵地带的地域特点:声音较轻,稍稍含蓄但不委婉;而我言行则充分体现了平原地域、中原地域和丘陵地域的融合特点:有时含蓄,偶尔直接;有时轻狂,偶尔羞涩。

爸爸为了让我了解“中原大地”的文化,在2017年暑假带我自驾游了整个河南,我近距离地接触了诸子百家中老子墨子生长的地方,第一次了解了自己祖先的文化根脉,对自己的河南血脉感到非常自豪!妈妈为了让我了解“江西文化”,2018年暑假带我攀爬了整个江西省跟道教文化有关的山脉如三清山、龙虎山和葛仙山;也带我登上了滕王阁,我和妈妈一起登高背诵王勃的《滕王阁序》;我也和妈妈一起到了九江的白鹿洞书院和铅山的鹅湖书院,去感受古代江西士子的情怀和风骨;也和妈妈一起到汤显祖的故里临川感受《牡丹亭》的原型……惊叹江西文化昌盛的同时也为自己拥有江西文化的血脉感到骄傲!中原文化的渊博、江西文化的厚重、浙江文化的创新自信,都给我的学习和思考以深深的启发,爸爸妈妈常常调侃我是多省“文化融合”的产物!

我的第三个“家”是家风融合之家。

爷爷对爸爸的训导是“好好做人”,姥爷对妈妈的训导是“好好对人”,家风有异,但都“融合”在我的取名和我们的家规上。我的名字叫“李心尧”,家中长辈寄希望于我能有学贯古今的心志:有上古帝尧的品识——睿智有之,旷达有之;有严谨生活的态度——坚强有之,柔韧有之,审美有之!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出炉的“家规”上书:静坐常思书道,闲谈莫论人非。孝诚常付行动,至智唯有弘毅。我们仨约法四章:常常专注读书,在家不八卦他人,对长辈要时时孝顺,心胸宽广、意志坚定。

民族融合之家、文化融合之家、家风融合之家,这就是我的三个“小家”,也是一个融合的“大家”!

 

参赛感言:能有参加这次征文比赛的机会,我很珍惜!这次“有家”征文写作,我思考了很多关于“家”、关于家里的亲情、关于家族文化的问题,它让我回顾了生命中关于“家”的珍贵过往,也让我搜寻了和亲人一起走过的旅程、讨论过的问题,以及那些促膝长谈的片段。写作,是往事的串联,也是情感的积淀和升华,我愿在这条文学的道路上虔诚地前行,一路敬畏一路努力!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昵称  
评论要求:
1.评论字数必须20字(含20)以上。
2.无意义或不良评论将被直接删除。
验证码:    注:验证码为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