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09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

人·景·情

评古论今    2019年04月12日   阅读:907次

姓 名 学 校 班 级
肖震杰 嘉善一中 七(4)班

人·景·情 ——记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感叹他们勇敢无畏,多少历史风云在他们的耕耘下重创辉煌。 ——题记 忆往昔—处暑见人心 1935年8月21日,红军北上抗日途径毛儿盖草地一带。时值处暑时期,正是夏秋季节的交换点,气温骤然下降。不知红军战士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如何能化险为夷呢? 广袤的草原上,红军在湿漉漉的沼泽泥潭中缓慢行走,时时都要承担着被污泥吞噬的风险。战士们搀扶着踏过草甸,艰难地行进着。处暑的雨却时时来惠顾,雨水使沼泽变得更加泥泞,河水变得更加湍急,战士们行进得更加艰苦了。更有暴雨时期,河水暴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草地上,尸横遍野。 草地天气,昼夜温差极大。红军战士饥寒交迫,冻馁交加。为抵御突变的天气,人们想方设法御寒保暖。然而事态严峻,饥寒、疲劳、疾病夺去了许多战士宝贵的生命。 草地如此地广阔,而将士们却粮食奇缺。刚进入草地时,士兵们还能解决温饱问题,但不久部队就陷入断粮的绝境。草地上荒无人烟,战士们又没有补给的粮食,只得靠挖野菜,嚼草根充饥,有的战士甚至因误吃毒菜而中毒身亡。但这并不能有效解决士兵的饥饿,于是他们开始解下自己的皮带煮着吃,想想就让人寒酸不禁。 泥泞的路面,造就了红军战士安寝之险。战士们或就地而卧,或坐着打盹,背靠着背蜷缩在一起。战士们挺着风雨的冲刷和寒冷的“洗礼”,冷酷的自然环境无情地肆虐着他们,加重了他们的创伤。每有士兵长眠于草地之中,端正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乐观的革命精神,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终于在死神的威胁下夺路而出。 看今朝—处暑现人情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处暑,带走了夏日的酷热,送来了秋日的清凉,似乎也为烦闷的人们带来些愉悦的气氛。渔夫农民们开始劳作起来了,纷纷忙着处理丰收。 海面上帆船纵横,宽阔的水面霎那间仿佛窄了许多。鼓乐喧天,爆竹齐鸣,焰花怒放,演员们在舞台上悠扬地舒展着英姿,一派壮观景象。一时间,欢庆的场面吸引人们尽情地欢呼喝彩,引亢高歌,一年一度的开渔节拉开了帷幕。 空旷的原野上,高粱为它增添了几分光辉和色泽,水稻给它铺上了一层金黄,在阳光衬映下显得格外耀眼。此时此刻正是秋收农耕的季节。几辆收割机穿梭在稻田里——那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在这凉爽与余热并存的节气里,他们不辞辛劳地收耕劳作,令人由衷感到敬佩。 二十四节气,带来了不同的景致特点,也孕育了各种别样的风土人情。在历史与现实的熏陶下,我们茁壮成长——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昵称  
评论要求:
1.评论字数必须20字(含20)以上。
2.无意义或不良评论将被直接删除。
验证码:    注:验证码为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