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09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

围城

观后感    2017年10月10日   阅读:561次

姓 名 学 校 班 级
汝文静 天凝中学 八(3)班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题记
    最初,也不知为何买了《围城》,压了箱底多年。前段时间因无趣而翻了出来,翻了几页,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这本书。看了多遍,每每都有不同的收获。许是阅历还不够,许多地方还是不懂,但书中主人公的感受有时却也能感同身受。
    民国二十六年,一艘邮轮正从法国向中国驶来,船上有一批中国留学生,都是刚从欧洲学成回国,这其中包括方鸿渐和他的同学苏文纨。方鸿渐在读高中时随家里做主定了婚,有了挂名丈人,由于他的未婚妻逝世,他的丈人就把为女儿筹备婚礼的钱给他,资助他去欧洲留学。方鸿渐在油轮上还认识了鲍小姐,鲍小姐引诱方鸿渐,而且麻利地甩掉了他。方鸿渐回到上海后,在挂名丈人的点金银行里兼差,乏闷无聊,就去找苏小姐,在苏小姐的家中,认识了唐晓芙,并热烈地爱上她。求爱失败后,他满怀痛苦跟着赵辛楣等人去三闾大学教书。一行人在旅途中遭遇各种颠簸。到了三闾大学,学校内教职工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种种丑象让赵辛楣、方鸿渐十分反感,先后离开。方鸿渐被学校解聘后,与孙柔嘉离开三闾大学,在赵辛楣的劝说下,两人选择在香港结婚。两人结婚后回到上海。在上海,方鸿渐受尽人情冷淡,倍感凄凉,又因战事迫促,想要离开上海到重庆去寻找机会,由此和柔嘉产生了。分歧,最后导致婚姻破裂。
   《围城》之所以被称为“新儒林外史”,也因为钱钟书先生对于抗战初期知识分子,时事讽刺。这些讽刺每每读来都会令人不禁失笑。如在调侃鲍小姐“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时,说她是“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列陈;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写出了鲍小姐的行为放荡,惹得“那些男学生满腔邪火,伤害及中国国体”。再如李梅亭在赴三闾大学就职的路途上所表现出的就很有讽刺意味。启程时,他抢着买低等船票,明明是为了自己省钱,却偏要撒谎骗取别人的好感。路途中,他因为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别人的伞,他带了一木箱药品,准备在内地的学校卖个好价钱,却不愿意给一些仁丹于身体不适的孙柔嘉服用。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就卖不到好价钱。但不给药,又显得过于小气。左思右想,忽然灵机一动,记得前些天已打开一瓶鱼肝油丸。虽然鱼肝油丸比仁丹贵,但已开封的药“好像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于是拿鱼肝油丸,给孙柔嘉服下,弄得她又一次呕吐。李梅亭的形象这样在一次次的吝啬心理活动中暴露出来,给人们以厌恶之感,其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层层撕下来。这样的讽刺,不同于疾言厉色的抨击,而是通过客观地揭示真想来达到幽默的效果。可谓于平淡中寓谐趣,至拙而又至妙,不失讽刺意味。   
     读罢书,最不喜的应属方鸿渐了。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而在三闾大学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面对的却是一个混杂的社会大围城之中,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无材的方鸿渐也只会牢牢地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的承受朋友的施舍,义无反顾得踏入爱情陷阱,事业低谷。除了文中方鸿渐对于唐晓芙的追求展现他想要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时间都在做着徒劳无功思想斗争与妥协。这样的人或许任谁都是不喜的,他的哪一点都令人讨厌。但讨厌着,讨厌着,却突然发现方鸿渐才是最像我们的人。我们都会像方鸿渐一样有着善良,却也有着懦弱,有着那么一点虚荣,想要反抗命运却也不得不屈服命运。
         看完围城,我总有一种很压抑的心情,总觉得回味悠长。我们处在这个被围城包围的世界,出去又进来,进来又出去。即使我们无法摧毁围城,但保持自己的本心,就不会被围城所困住。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昵称  
评论要求:
1.评论字数必须20字(含20)以上。
2.无意义或不良评论将被直接删除。
验证码:    注:验证码为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