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新老师,三尺讲台前一个怒放的生命
2015年09月28日
■教育人生
N晚报记者 沈虹阳
个子不高,头发稀疏,个别牙齿已脱落,50多岁的样子——这是我见到张永新老师的第一印象。第二印象是在交流后产生的,右手有点微抖,口齿不清,微有含糊。但我知道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老师,强烈的反差,更增加了我对此次采访的兴趣。
张老师是嘉善县泗洲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1984年工作,2002年进入泗洲中学,2007年11月,因高血压、糖尿病引起脑梗中风,虽治愈,但至今仍落下诸多后遗症——说话含糊不清,右手右脚偏瘫,这让他如何能再成为一名学生眼中优秀的人民老师呢?
顺风顺水的
教学之路突生变故
我们的话题从1984年,张永新老师走进汾玉中学开始。
张都是在汾玉中学工作了18年,先后担任过教研组长、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教务主任、副校长。他说,“18年农教经历,让我至今保有教育工作的纯真、朴实,值得我回味一生。”1989年,张老师获得嘉善县第一届园丁奖,2000年,他又成为全县农村学校中最年轻的高级教师。2002年8月,张老师通过竞聘进入泗洲中学。
本是顺风顺水的教学之路,却因为2007年11月的一次脑梗中风,让他的三尺讲台顿生变故。经医院抢救,生命倒是无虞,却落下了后遗症——说话含糊不清,右手右脚偏瘫。这对一个靠嘴巴吃饭,以手来绘制学生蓝图的语文老师来说,不亚于一次空袭。不曾想,祸不单行,次年5月,张老师再度住院抢救,医生在病历上写的是:特高危病人。
张老师说,住院期间,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到医院里来探望他,还隔三差五经常打电话问候,病房里堆满了鲜花和果篮。危难时刻,他感受到了来自教师职业的幸福和满足。张老师说,他脑海里永远藏着这样一幕:当时班里成绩最差的一个女生,拿着水果篮独自到医院探望他。“这大概就是我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幸福吧!”他说。
重回学校
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废人
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热切期盼中,张老师终于从医院回到了学校,但依当时的状况看,张老师很难上讲台,学校领导怕他无聊,专门给他安排了检查全校卫生的工作,从一楼到五楼,再从五楼到一楼,跑遍全校几十个厕所。这事蛮辛苦的,但张老师说,感觉挺好,既锻炼了身体,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废人。
2009年3月,一名班主任因病请假,张老师在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救了学校的急,重新回归三尺讲台。这时候,后遗症带来的问题出现了,怎么办?“右手不能自如地敲击键盘,我就练左手,黑板上不能写小字我就写大字,吐字不清晰我就多讲几遍。”张老师说,刚开始,他不习惯,学生更不习惯。但他相信,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肯定会为他打开另一扇窗。他在勤奋地改变着自己,学生也都很理解他,这个班一直带到初三毕业,没有一个学生和家长对他有过意见,相反都很佩服和支持他,他的精神反而激起了学生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现在,他已连续四年任教九年级平行班。
带着后遗症
拿回诸多荣耀
近年来,张老师不仅胜任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连续8年担任全校新闻报道的写作。拍照、写稿、请领导审阅,发好后还要看上好几遍,唯恐出一点小小的纰漏。看着大老粗的样子,内心却是如此的细腻,一个不太健康的身体,当内心充满理想的时候,他的小宇宙是可以无限大的。
张老师告诉记者,他已连续4年被评为嘉善县系统优秀信息员,2010年和2014年两次被评为县系统优秀党员。去年在《嘉善县全民生态文明公约》征集活动中又荣获第一名。他和黄明强校长一起创作的校歌歌词被拍成MV,获得了浙江省一等奖……
近两年,他辅导的学生在县现场作文、“五水共治”征文、《中学生天地》杯、嘉兴市阅读竞赛中都获得一等奖,在16届、17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连续获国家级特等奖。2014年,他的论文获省三等奖,课题获县一等奖。他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重。
“回归教师岗位,我倍感珍惜,30多年来,我总是不忘教育的初心,丝毫没有职业倦怠,依旧如一个教育线上的新兵,每天精神抖擞地早早到校,把每一天的笑容都带给学生。一路走来,我要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尊重和关心,我要感谢我的同事对我的帮助和照顾,感谢我的学生对我的理解和宽容。”张老师动情地说,“他们,是支撑我勇敢前行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