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597篇    征文数:47965篇    摄影作品:2286

围墙变“杂志”,散发浓郁书香

2012年03月20日     《南湖晚报》

嘉善县大云中心学校创意“杂志墙”引人入胜







  N晚报记者 芦苇岸 摄影 袁培德 小记者 张晓晖 徐梦瑶 林诗琦 朱嘉琪 吴俊杰

  我是一堵墙。

  一堵平凡的,浸没在琅琅书声里的墙。

  原本,我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守护和沉默……

  一群群孩子在我的身边嬉笑走过,他们充满朝气的眼神里满溢着一种快乐、一种纯真。我喜欢这样的眼睛。

  可平凡无奇的我,未能感受过那些因我而驻足的目光,只有无名的小草依附着我不停生长,春去冬来,年复一年,它是我唯一的朋友。

  我依旧静默着——在阳光中,在风雨里,完成我的守护使命。

  远处仿佛是来了一群人,他们手里拿着各色工具,大步流星地靠近我。我欣喜地面对他们,看到他们那认真严肃的表情,我明白了,平凡的我将要经历一场华丽的蜕变。

  这是记者在嘉善县大云中心学校“杂志墙”上抄录的卷首语。自该校打造书香校园,提出把学校搬进图书馆的理念后,学生们发现:置身校园,处处书香弥漫,与以前大不一样了。2月28日,该校的一批晚报小记者就“杂志墙”采访了钱贺成副校长和部分学生。学生普遍认为,“杂志墙”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拓宽了成长视野。小记者朱嘉琪和徐梦瑶觉得编辑“杂志墙”,展示了风采,感觉“超爽”。

  采访实录(节选)

  小记者:把围墙变为“杂志”,既美化了校园,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请问钱校长,创刊的目的和背景是什么?

  钱贺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我校自2003年中小学合并以来,一直秉承“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校训,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书香校园”总体规划展开,并着力于书香校园特色文化建设。2011年,学校三个自主发展性项目之一“阅读·体验·感悟”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被县教育局确立为重点发展项目,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每一面墙壁的舆论导向作用,提升师生阅读的兴趣,营造“德育渗透,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提出了“杂志墙”这一全新的概念,目的是让你们行走在校园,就可以感受到阅读的美好。  

  小记者:第一期“杂志墙”推出来后,我们都感到很新鲜,请给我们讲一讲创刊过程,好吗?

  钱贺成:“杂志墙”,顾名思义,就是把学校的墙面布置得像一本杂志一样,由封面、卷首语、目录、正文、底页等部分组成,和一般杂志结构一样。这对我校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师生们对此都比较陌生,但同时也都充满了期待。为此,学校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多次召开“杂志墙”工作小组会议,依托学生力量,集思广益,共同谋划“杂志”内容与构图。在“杂志墙”工作组全体师生的群策群力下,我们最终克服种种难关,于2011年12月5日顺利把“杂志墙”“搬”上学校西面的白色围墙,大家还为“杂志墙”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墙风,意为学生在墙上展示风采。由此,我校“杂志墙”创刊号——《墙风》新鲜出炉。

  首期《墙风》共分为八个板块:安全小知识、我手写我心、心海扬帆、运动·活力、道德讲堂、书虫大乐堡、带你看世界、影像城池。原本白色的围墙现在焕然一新,饶有趣味的文字、五彩缤纷的插画为校园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课间、午后经常有师生在那里驻足欣赏。

  小记者:请问下阶段的打算是什么?多长时间编一期?在内容上有什么变化?

  钱贺成:如纸质杂志一样,“杂志墙”将每两月作一次更新,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智慧与力量,我们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眼光、自己的体验去构思、设计“杂志墙”,将阅读、体验、感悟真正融合到一起,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内容尽可能是学生喜闻乐见,又符合墙报特点的方面。  

  小记者:请说说创刊“杂志墙”的意义。

  钱贺成:“杂志墙”的创办为校园营造了一种别样的生机,让围墙也有了“说话”的能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正通过《墙风》传递给每一位师生。“杂志墙”的创办使校园文化的渠道更广了,今后,我们将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继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把学校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学生实践活动中,体现在师德师风建设上,渗透到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等各个层面,使“杂志墙”成为适应学校发展、贴近师生思想实际、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品牌载体。
 


上一篇:一所农村初中的“轻负高效”路

下一篇:跑两会有意义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