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世博
《写世博、画世博》 2010年09月06日 阅读:346次
姓 名 | 学 校 | 班 级 |
吴嘉慧 | 高级中学 | 高三七班 |
高温的天气,对到世博的游客来说是最大的顾虑之一。所以即使手中捏着几张日全票,我和哥哥还是选择在晚上去世博会。
赶到八号门,将近6点,入口依然游客攒动。我们过了检票口,直奔英国馆而去。虽然在地图上只是指甲大小的一块,但是站在英国馆的下尽力向上望去,也只能看到几根支愣着的亚力克管,却是不能得窥全貌,一路绕至正门,只见门前栏杆当道,结成九曲连环,将等待参观的游客,挡在大门外面。
呜呼哀哉,吾见英国馆之门,却不得其法而入也!遗憾之下,我和哥哥哥看到了卢森堡国家馆。还未走进卢森堡馆,只见金色的少女像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夺人眼球,看上去锈迹斑斑的钢墙尽显古朴之色,只是觉得有些森冷。待到走进馆内才发现,里面草木葱茏,生机勃勃,尽显卢森堡“亦小亦美”的场馆主题。在展览厅如梦如幻的灯光环绕中,观看了卢森堡大公国的简介之后,我们登上植被覆盖的屋顶,俯瞰四周,有顶着巨大火炬的立陶宛馆,大红色插满白色小旗的克罗地亚馆,绿色球形的罗马尼亚馆……向英国馆的方向遥遥望去,卢浦大桥上空游云片片,优美的弧形桥身犹如一道飞虹,衬得桥上的车辆像小小的玩具。夕阳在云朵中显得温柔如水,还没有亮起亚力克管的英国馆像一枚灰色的巨大苍耳,牢牢地扎在广场上。云是淡的,天是清的,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似因为这片刻的宁静显得慢了下来。在卢森堡馆的台阶上漫看夕阳下的浦东,嘴里啃着干巴巴的面包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随便解决了晚餐,我们趁着游人略微稀疏的晚饭时间,转悠了两个小馆,又坐轮渡去了去浦西——乘公共汽车饱览美丽的霓虹夜景;观看活力非凡、充满奇思妙想的企业联合馆;回答城市案例馆的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浦西,上海!这是个充满机遇和人情味的地方,只要你有运气、头脑、才能中的任何一样,就能拿到他们赠送的小礼品。
回来的路上,人流显得稀疏而慵懒,轮渡是略显空旷的。不像来时那样,游客像沙丁鱼一样装在漂亮的游船里,随着水流晃晃悠悠,不知今夕何夕。我悄悄爬上了甲板,靠在栏杆上眺望浦江。世博园最大的温度计在无数的灯火中鹤立鸡群,与横卧的浦江大桥相映成趣。没有人想说话了。现在是十点左右,世博园该睡了,但上海还醒着。我想起大巴飞驰在上海的高架上时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桥下是绿地,树林毛茸茸的树冠就在桥下不及我脚背的地方,与我比肩的是高楼大厦,立体高架。这是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不是所有的高楼大厦都有与高架桥比肩而立的资格的。在高楼大厦之间架起高架,不仅仅需要财力,还需要规划,需要破而后立的勇气和长远的目光。
长空悠悠,江水悠悠。展望浦江,我仿佛置身家乡几十年之后的模样。不知为何,脑海中跳出了陈与义的诗:“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指导老师:阎树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