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12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

我与世博

《写世博、画世博》    2010年09月03日   阅读:454次

姓 名 学 校 班 级
屠轶成 嘉善一中 九(7)

                                                                    我与世博

                                    嘉善一中 九(7)班 屠轶成 指导老师:朱芸花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场盛会
                                                          ----------题记
上海世博会,可以说是对中国发展情况的一个最大的测试:北京奥运会期间所接纳的人数远远少于上海世博会游客数。
 很多人提到世博会第一反应就是:“哦哟,有什么好看的。人多得不得了”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我认为上海世博会是一场建筑盛会,一场对未来发展的议会。这里的艺术,是各国一流大师的灵感结晶;是对未来发展的憧憬;是对城市未来的诠释。
 我们来到世博园区时,正值六月中旬。漫步于C片区的欧洲建筑群中,不经陶醉于那些独具匠心的灵感。很快我们进入了意大利馆。馆中巧妙地穿插了古罗马和现代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展示了这个令我心仪的地中海国家。馆内将普罗旺斯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堪称建筑佳作。
 比利时馆是我们的第二站。馆虽然不大,但却将我对比利时这个欧洲小国的印象从蓝精灵的故乡、巧克力扩充到比利时人民的睿智、好客及政府的治国理念。馆内所展示的高科技成果更是让人感叹时代的日新月异。
 说完游世博,再来说说我的上海世博会感受。
 众所周知,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以,几乎所有的展馆都侧重于介绍未来的城市发展之路。世博会,这不仅仅是我们外行人看热闹的地方。其实它更像是一场头脑风暴各国人民将自己的理念融会贯通,用一个展馆简单而充分的加以介绍。
 与其说奥运会打开了中国与世界的隔阂,让外国人不再单单知道亚洲有一个国家叫中国,还不如说世博会如钥匙一般打开了那扇厚重的门,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得以充分展示。奥运会也在传播中国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播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但大部分的目光都集中于比赛中。而世博会这一注重世界文化交流的世界性盛会,大大的拉近了中国与世界间的距离。将来,外国人知道的不仅仅是那些黄种人、四大发明,而会知道现代化的中国,一个崭新的、朝气蓬勃的中国。
19世纪中旬的那场圣路易斯世博会让世界明白了美国人不简单。不仅仅在于他们那些新奇的发明,欧洲人新奇的发现其实美国人也是谈吐文雅,而非自己所熟知的野蛮、粗鲁的形象。150年后的中国人是否也会收到好评呢。正当世博会如火如荼的举办期间,中国人的一举一动被放到显微镜下受到全世界人的检查。一届世博会是否成功举办与国民的素质应该也有很大的关联。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谈吐措辞。在世博园,我们不仅代表我们小家,更代表中国这个大家。
 世博会徽标的“世”字巧妙地设计成三个人。意为“三人行必有我师”,说明上海世博会将以谦逊的姿态吸收百家之精粹、而那份绿色,是灵感的象征,大自然魅力的所在,也是中国人的百年梦……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昵称  
评论要求:
1.评论字数必须20字(含20)以上。
2.无意义或不良评论将被直接删除。
验证码:    注:验证码为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