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望世博
《写世博、画世博》 2010年08月29日 阅读:396次
姓 名 | 学 校 | 班 级 |
肖宇羽 | 高级中学 | 高一(16) |
观望世博
抬头仰望那缀满繁星的夜空,看见那最亮的一颗了吗,是的,那是璀璨的上海世博会。
回首过往,最令中国人民骄傲的就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那无疑是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赛场上的中国健儿们是美丽的,是伟大的。眼下又是世博会,中国又迎来了一届盛会,五湖四海的朋友们都欢聚到了上海——一座正以高速度发展的城市。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我居然的应该对自己国家主板的世博会有最起码的了解。首先2010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时间是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历时184天。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目前有来自全球的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参展,园区内约有154个展馆。
说起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那可是大有渊源。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我们都知道,“和谐”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词汇,但“和谐”一词从古至今一直都是社会家们喜欢探讨的话题。“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城市政府为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世博会,学校已经组织我们参观了世博会,我和同学们在汗水中参观了7个世博场馆,分别是法国馆,比利时欧盟馆,乌克兰馆,冰岛馆,挪威馆,爱尔兰馆,非洲联合馆。每一个馆都是人山人海,排队都花费了很长时间,但是每一个馆内也都非常精彩,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法国馆,该场馆的主题是“感性城市”,我们都知道法国是浪漫之都,在那个国度弥漫着一股异域的浪漫风度,随之熏陶出了一代细腻的文化和感性的国民。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感性的设计外观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水的世界。 从排队等候区开始,参观者就身处于纯正的法式庭院。自动扶梯缓缓地将游客带到展馆的最顶层,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沿着下坡路回到起点。参观路线的一侧是视觉效果强大的影像墙,法国老电影的片断或现代法国的图像,无不在阐述关于法国的城市印象。 位于展馆正中的浅水池只要将水排干,便是一个各式文化节庆活动的舞台。配合着璀璨绚丽的灯光效果,使这座“感性城市”即使在夜晚,也能展现妩媚的风采。 顶层的法式餐厅将展现法国餐饮的精致与浪漫,漫步屋顶花园,更是可以把浦江美景尽收眼底。“感性城市”将让参观者们在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盛宴中,畅快体验法国的魅力。馆内展示着一幅幅法国国宝级绘画作品,有马奈的《阳台》,梵高的《阿尔的舞厅》以及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等,还有法国大餐的制作视频墙,奢侈品牌路易•威登的陈列台和可爱的米其林轮胎……当你置身与法国馆内,你犹如身处绿野仙踪,因为馆内仿建法式园林,法国景观设计师打造的“凡尔赛花园”,屋顶被绿色所覆盖,绿意盎然、动感十足。
世博会让世界人民欢聚一堂,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