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12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

世博,我们的家园

《写世博、画世博》    2010年08月17日   阅读:325次

姓 名 学 校 班 级
邵晓炜 嘉善中学 高一九班

世博,我们的家园
世博,一个展示本国经济实力、文化内涵的舞台。今年的世博会在自家的门前举行,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哪有不去的道理。
有幸,5月17日来到了这个地方,一小组一小组自由参观。我们按着原先的计划,一个馆一个馆有序的参观。第一站是秘鲁,由于里面的光线太暗,好几次都差点摔跤,领略了他们的风俗习惯。第二站是奥地利,他们的热情令我印象深刻。第三站是罗马尼亚,馆内的乐队为人们演奏一遍又一遍的歌曲,一曲完毕,没有片刻的停歇,紧接着下一首歌曲。第四站是立陶宛,第五站是卢森堡,第六站是瑞典……仅仅四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大大小小总共跑了20多个馆,遗憾的是没有做缆车,没去中国馆拍照,没去大馆。为了能多跑几个馆,我们尽量避免人多的馆,因此去的都是些小馆,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如果暑假有时间还能再去,这次一定要去参观大馆。这次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了展现“绿色世博”,馆内所有的车子都是绿色环保型——以电力为能源,无污染。
场内,有些馆的造型奇特,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其中以“城市交响曲”为主题的新加坡馆,看起来仿佛一座即将开启的“音乐盒”。参观者还未入馆,就能聆听到来自馆内的悦耳音乐。走进“音乐盒”,独属于新加坡视听体验以及特色展示,将让参观者感受到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夜幕降临,缤纷夺目的光影通过参差错落的窗户与外墙开缝散射出来,将为这座灵动的“音乐盒”增添更多迷人的魅力。
英国馆最大的奥秘就是展馆表面的大量触须,他们赋予展馆创意多变的特质。这些触须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可以在展馆表面形成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组成各种图案。通过信息和图像的传送,参观者们甚至可以在馆的表面看到展馆内部的各项活动,这6万多条能随风飘动的触须,还藏着一个惊人的奥秘:一个蕴含6万多颗活的植物种子的种子库。所有触须都通向这个巨大的种子库,那里是整个英国馆最核心的展区,仿佛一颗跳动的“心脏”。
这次的世博会,完成了我的世博游的心愿。

 

嘉善中学 高一(9)班 邵晓炜 不是小记者 指导老师:朱陈琦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昵称  
评论要求:
1.评论字数必须20字(含20)以上。
2.无意义或不良评论将被直接删除。
验证码:    注:验证码为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