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博体会
《写世博、画世博》 2010年08月14日 阅读:357次
姓 名 | 学 校 | 班 级 |
钱嘉易 | 第二高级中学 | 高一(12) |
世博体会
2010年的上海,因为世博会而吸引全世界的眼球,2010年的世博会因为选择了上海而成为历史上最耀眼的一次。我们可以和世界各国的客人一同在上海避风塘喝中式早茶;上海的高度超越金茂、速度达到F1方程式、宽度融合进长三角经济带。世博会不仅仅是上海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世界博览会被称为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留下了人类在文明与科学之旅中的许多辉煌,现代社会的不少概念和活动方式都是从世博会开始或从世博会中得到启发而形成的。世博会是一次科学的大会,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
游玩世博的日子在夏天。天气炎热,但是人毫不减少。
我们直奔法国官,那是我想了很久的地方。早上人还不多,没到半小时我们就进入里面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喷泉,四周是向下垂的绿色植物。随着电梯的升高,我们进入到最高层。各种各样的风景画、名画、雕塑……让我们在细细品位法国的浪漫。7幅国宝级的东西,让我是大开眼界。每一幅油画中都有作者的感情容入。
坐园区公交车到后滩。顺道参观不排队的阿根廷馆。然后依次参观了美国馆、加拿大馆和奥地利馆。驻足欧洲广场,正欣赏舞蹈表演时,我们得到广播通知:英国馆到20时30分停止排队,于是急忙赶去。“哇,人真多,起码要排1个小时!”算了,隔壁意大利馆队伍不长,很快就入馆参观。遗憾的是此时法国馆、西班牙馆都已闭馆,见旁边外墙似剪纸的波兰馆人较少,又去排队。
时间是一只拽不住的梭子,它一直向着前冲去,直冲向2010年。在接近世博期间,我似乎与他特别交好,他也常与我聊聊那些流动在身旁翻天覆地的变化。
缕缕参天大树从身旁拔地而起。“我还没到上海哩,我就看到每条道路井然而有序地通行着川流不息的车辆。而丛旁的偏偏绿意映入眼帘,直夺人眼球。”在通往2010的路上,只见他越说越起劲,眉飞色舞的还不禁手舞足蹈的向我描述。一路上飘扬着绿油油的世博标旗,大手牵着小手。2010字样飘荡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是对美好未来的诠释。我想,在2010年没到来前,就给他那么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让上海成为他心中的又一世外桃源吧!
“因为我对以往的世博会都深有感触,所以特别对这次的世博会有所期待。”他望着海宝,似乎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热血之情。
来到世博园区,真叫人赏心悦目,一个个高大的建筑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人眼前一亮。在各个展馆前人们撑着一把把雨伞在排队,那神情仿佛在说“世博,我来了!”从他们的高兴劲里我能猜出里面一定很好玩。
一路上我们参观了很多馆,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加拿大馆和巴西馆。
加拿大馆外观呈枫叶状,排队进入,迎面而来的是一段颜色很暗的走廊,四周刻着加拿大的发展理念。穿过狭窄的走廊,里面豁然开朗,在大厅的左侧,“神奇之水”吸引了我们。这是一座水潭,水底原本是灰色,当我们把手浸入水中,拂水嬉戏,水滴飞溅之处会变成金黄色。随着同学们争相参与玩水,我们惊讶的发现,水底的颜色一下子变得色彩斑斓起来。此时,整个水池仿佛是调色板里的彩色颜料,可以随意挥洒创意,画出我们梦想中的城市。在“神奇之水”的边上是“轮转之都”,跨上固定式单车,您会发现,眼前的一块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出现了彩色铅笔绘出的加拿大,持续踩动踏板,画面就会不断向前推进,仿佛是您亲身在游览加拿大。这里面有城市的高楼大厦,有高山和森林,还有海底世界。游客们飞快地骑车,快乐地欢笑着。
出了加拿大馆我们又参观了巴西馆,巴西馆的外观将呈现和“鸟巢”相似的绿色网状结构,中央展厅是一个由4块长方形屏幕组成的全景舞台,让我们仿佛身处巴西,当我们被宽大的主屏幕环绕时,脚下的地面上也会出现与主屏幕展示的城市相关的细节动态画面,我们有一种被移动的感觉。巴西馆给人印象最深的将是互动展示,我们通过一个个由等离子显示屏合围而成的立方体随意翻动,了解到巴西的山川、花鸟、人物的不同方面,那么多的高科技,让人目不暇接。
天色渐渐晚了,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世博园区,我心里一直在想那些参观过的馆区,发现现在的科技室那么的发达,有那么多好玩的、高科技的东西我从没见过,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