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一个上海给世界看——读《上海马路.上海弄堂》有感
《阅读伴我成长》 2010年08月03日 阅读:522次
姓 名 | 学 校 | 班 级 |
高中投稿 |
秀一个上海给世界看
——读《上海马路.上海弄堂》有感.
他手拿一部相机,行走在上海街头。没有人给他指南针,公交车、自行车、地下铁、轮渡、他似乎要与城市里的每一条马路和弄堂约会。他用这样的方式抚摸上海、了解上海、挽留上海。
他就这样让我们拾起散落在上海城市角落里的文化……
上海,亲切而熟悉的名词。曾几何时,我们因为所谓的“习惯成自然”而忘却了这片孕育哺养我们成长的地方?又是几经风霜,当我们翻开那陈旧而畧畧泛黄的历史,才不禁感叹我们的上海,我们伟大的上海是怎样走来……
翻开地图,中国东部海岸线犹如一张巨大的弓,长江是弦上之箭,上海则是那面向太平洋的箭头。她就以她那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方向,犹如早春朵朵向上盛开的白玉兰花,饱满而洁白,向上的方向永不更改。
作为我出生的地方,上海是现代中国的缩影,也是让我了解伟大祖国母亲的钥匙,为我打开认识祖国母亲的一扇扇窗户,去认知、去感悟、去体验每一种秀丽江川的心情、去书写每一种音符带来的喜悦;去阅读、去理解、去整理每一篇成长所带来的潜移默化、去挥霍那份来自遥远乡川的意境。余光中老先生感叹“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想说乡愁是每一位离家儿女永恒于心头的思念,它延绵不绝……
而上海也如恋家的少女,依偎在祖国母亲的怀抱。她拥有着母亲细心的呵护,带着每一分眷恋之情为祖国贡献出她的微薄之力。她的底蕴让我更加感叹如果一座小小的城市就有如此厚重的历史,那么她的伟大而深沉的祖国母亲会是怎样让人沉迷而不可自拔?
家乡的历史在每一位上海人眼中都是那样可爱而亲切的,看历史慢慢近了……
上海历史的童年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上海兴许只是一个近代城市,然而翻开上海的历史你会惊讶的发现上海滩这座以港而兴的城市是怎样从滨海渔村到如今高高耸立的大都市。是经过了怎样的沧桑轮回,又是经历了怎样的辗转难眠,这座表面光亮艳丽、人才济济的城市,因为岁月而沉淀、而成熟;因为你我,而成长、而祝福……
我想说上海看着我每一步的成长,她聆听着我牙牙学语时所说的每一句稚嫩的话;她搀扶着正在学走路时蹒蹒跚跚的我跨出的每一个脚步;她轻擦着受伤时疼痛而倔强的我滴下的每一滴泪花;她激动着成功时高傲起头颅的我接过奖杯时的每一丝骄傲;她期盼着中华儿女能为她伟大的母亲做些什么;她等待着这一天,看未来慢慢近了……
而我也印证着上海每一步的向前。我拥抱着她每一座瑰丽多姿的建筑风采:松江唐经幢、老城厢、曹家渡;我穿梭着每一架横跨的世纪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我们都是他们的见证者,他们又是我们的创造者。我们与上海共同不断的向前、向上、不断的上下而求索;上海便和我们交心、向我们袒露了开来。这座充满生机、富有激情的城市。融古色古香与近代潮流为一体的都是景观。
上海•尚海
上海虽然没有雄伟的名川大山,也无世界级的历史遗迹,但是,多少年来上海一直以她独有的风韵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上海迷人的城市风貌,繁华的商业街市,具有海派特色的民俗风情和欢乐的节庆活动,形成了上海独特的文化底蕴。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她的海派文化让我为之震撼!眺望,上海的金山农民画的民间文化,描绘出了时代乡土长卷,她们的角角落落,都充溢着浓郁的中国江南乡土文化气息;聆听,沪剧、滑稽戏的地方曲艺,简简单单的舒心懿笑却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机。品尝,南翔小笼的风味小吃,老上海的胃口可挑剔着呢!体验,上海旅游节、龙华庙会、南汇桃花节的旅游节庆,去领略祖国江川的婀娜多姿、去感受节庆给上海市民所带来的阵阵喜庆芬芳。还有、还有……中心城市的石库门里弄和青浦朱家角、南汇新场的郊区水乡古镇,那一座座建筑都烙印着上海地域特色的底蕴。
世博•史博
从埃菲尔铁塔下的巴黎,到金字塔的故乡埃及,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站上世博会的舞台。当多元文化共同聚在了这黄浦江畔的城市中,将会谱出让人难以想象的华丽篇章。多元文化的融合对于身处于此的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目光不再仅仅只是聚焦于眼前的景象,而是看向世界,看向更多。
她融合了全世界的文明,上海也将展示全中国人们的智慧与结晶,屹立在世博会文化之都。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接力棒终将会交到我们手里,由我们决定她的发展、她的辉煌……
历史的底蕴包含着一缕缕淡淡的清香开始我们的世博之旅!让我们为上海、为祖国,秀一个最独特、最精彩的上海给全世界看!
祖国与上海相连这一永不落日的时代眼光与开放胸怀,使三十年谱就的如歌岁月延续到更深的百年之后。
虽然不曾身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繁华时代,虽然不曾一睹李杜诗篇的的绝代风华,但是仍为在这样文化自由的时代领略到余秋雨、周国平这些大家的风采而庆幸。
虽然抹不去旧中国落后媚外的屈辱史,但我更为新中国的“三步曲”而振奋。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追不回始皇一统七国的辉煌,挽不回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鼎盛,但我们仍可以超越,期待这样一个有着悠远文化传统现代化的不断进步的中国!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姓名:张晓炜
通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三门路358弄28号404室
邮编:200439
联系电话:13651635974
电子邮箱:851754810@qq.com
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班级:Z070202 (07届中英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