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之行——感叹人生这场悲喜剧
《阅读伴我成长》 2010年08月03日 阅读:579次
姓 名 | 学 校 | 班 级 |
高中投稿 |
清明之行
——感叹人生这场悲喜剧
举头望 无尽灰云
那季节 叫做寂寞
背包 塞满了家用
路 就这样开始走
——《落叶归根》
今年清明,我踏上了去浙江宁波的旅程。那儿是我爸的家乡,也是我的家乡。但我对那片土地唯有的感情就是陌生。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对浙江话、浙江菜一点都不亲切。我想是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而那片土地注定永远都是挂名的而已。
当然,清明扫墓是这次旅途的重点,唯一重点。扫墓是为了我未曾蒙面的太公公太奶奶。那时幼小的我曾在他们的怀中抱过,而当时我显然太过年幼而如今已不记得两位老人家的面容。
在当我踏进墓园时,一幅大大的对联深深的触动着我。最后一句“落叶归根”,那时那刻的我对这句成语从未无比的理解和感悟过。前方的那座山上有多少人永息此地?这就是人生最后的永恒了吗?爬上山的那排不断延伸的阶梯仿佛已不再是阶梯,像是自己走在属于自己的一条人生大道上,周围看着的不是风景、不是一座座墓碑,而是每一个个生命的人生路,或短暂、或长久、或平凡、或轰烈。你也将变成风景,由路人观看、感悟,或敬畏、或叹息、或调侃、或铭记。
在我经过的一座墓碑前,我静静的停顿了几秒。那座墓碑格外的大而显眼,还有一方小桌放于碑前,与其旁边破破旧旧的墓碑有点格格不入。更触动神经的是只有一位年轻的姑娘站在那里,手里颤抖的拿着鲜花,那束鲜花耀眼的白色在那座墓碑的映衬下却显得普通了。她头稍扬起,很明确可以看出正在流着泪。就像每个年轻人都听过这句话“当你流泪的时候,抬起头,眼泪就会顺着脸颊倒流回去。”可此时此刻此地,我仿佛看见那滴泪珠倒流进了她还幼小的心灵,然后开出一片过去美好画面的片段花朵,不知道那片土地来年会不会开出一片的怀念和忧伤。我注意到了墓碑上写着“父……母……之墓。”就一座墓碑,把两个相爱的人永恒的栓在了一起。也许在走过奈何桥时,两双手还紧紧的牵着彼此,即便喝下孟婆汤也不足以将彼此的爱搁浅。就那个女子,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我眼中却显得格外孤独与静寂。像是那一个并不坚强的却包含着伤痕的心,外界的喧哗,唯她独醒。
我跟着父母走着,心中的思绪却不肯安宁。想着何年的我也会像她那样手足无措,对着一座冷冷却又蕴含着血液的墓碑痛哭流泪,那时的我若回忆如今美好的岁月会不会责怪自己的愚蠢而不紧紧抓住那段时光?时间的流沙从狭窄的指缝中流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思念太瘦,叫人如何消受?
想着无父无母的她在这世界人海孤独旅行,她的痛、她的累,顷刻崩溃。她会不会对着墓碑抱怨着为什么他们要离开的那么早?她还没有敬到作为女儿的孝心,以后的寿品她又要送往何处?抱怨着别的孩子在父母的依偎下小心成长,而她却只能在支离破碎的家中一遍一遍的看着她最爱的家庭DV。抱怨着每当她受了伤,却只能对自己哭泣,然后欺骗自己明天会是一个大晴天。朋友、亲人,是的,他们都在,也许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但我想说,真正爱的人是无法取代的,即便朋友包围、亲人呵护,父母这个角色却只有这两个人才可以扮演。如果离开了,那是一个伤口,它永远都不会愈合,并且一直在流淌着血液,一直!
回来再想想现在的自己,幸福的无可附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有一个人在我的生命之外。也许娇宠惯的孩子都会体验不到原来幸福就在这里,然而只有当他们亲身体验到了才知道,原来心真的会痛的。
随着父母爬上山顶,祭拜了太公公太奶奶后,为他们墓碑上的字用毛笔刷新漆。那鲜红的油漆覆盖那被日月沧桑磨练的暗苦红色且有点裂开的字,就像在为他们注入跳动的血液一般,死水微然,却让我心里有种酸楚。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们“定居”在这儿,而亲人们却都远在上海,就像这长长的送往我们来的火车车厢。客人来了又去、满了又空,从一个陌生的地方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这“车厢”里到底装载了什么?是思念、是泪水、是悔恨、还是原谅……
中途有短小插曲,我由于上洗手间,从山顶独自下山。父亲生怕我找不到路,便把一个记着墓牌号的小本子给了我。在再度上山的路上我在那本册子上看到了惊讶的一页。我的父亲,他早在98年就在这片高山上选好了一块属于他的“归属地”。看着父亲年轻的照片,还有那清晰而刺眼的“墓”字,我像是一只走丢得丑小鸭,惊恐而沮丧。也许你会笑我,在生前打理好后事很正常,但是我这个大众所谓的“90后”一代人来说,从未想得那么“周全”。我就在那个太阳直射的大清早上突然有种哭的冲动,看着周围拥挤的扫墓人群,没有哭爹喊娘式的激动,却有另一种情感,安静、祈祷,某年某月某日的我将重演今天的这场戏?
等我摆脱思绪,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回去时,父亲已经把我未完成的字粉刷好了。(假装真是个好东西,假装自己、假装心情,如果能够假装心不会痛、泪不会流的话……)在一番打点后,向太公公太奶奶到了一声别,不知道他们会在哪里听到这一声“再见”,然后会不会带着会心一笑,感叹到岁月无痕,当初的小娃娃竟长那么大了。
起身时,父亲说再为爷爷奶奶的“寿域”粉刷一下字。我顿时愣在原地,脑袋像是被打蒙似的不停说了好几个“爷爷奶奶?”并带着一种不可置信的大大的疑问号。这两位老人活得好好的,怎么就有“墓碑”了?父亲在一旁努力的解释着“寿域”的意思,而刚接触到这两个字的我还是不可思议的在爷爷奶奶的“寿域”前,手拿着毛笔,写着再熟悉不过的姓氏。童年时代的我由爷爷奶奶带大,在那类似“石库门”的房子里到处都藏满了我和小伙伴们的秘密,只是时过境迁,童年变成了现在的“青年”。唯独留下的,只有那段岁月的追忆然后试着努力让自己不要忘记。小四说过“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是啊,遗忘兴许也是个好东西,如果会遗忘了笑、遗忘了记得的话……)
扫墓之行在这些优美的字体里告了一段落,然而不会告一段落的,将是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诠释……
后记:There’s not a star in heaven that we can’t reach.“日不见太阳的暖,夜不见月光的蓝,不得不选择寒冷的开始,留下 只拥有 遗憾,命运的安排,遵守 自然 的逻辑,谁都 无法 揭谜底……”伴随着小提琴婉转蜿蜒的声音,收起行囊,换一种心情。然后,下一站、向着四川前行!Passion never die!Oya!:-P
作者姓名:张晓炜
通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三门路358弄28号404室
邮编:200439
联系电话:13651635974
电子邮箱:851754810@qq.com
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班级:Z070202 (07届中英2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