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09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

瑞士馆与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的告示:和谐生态

《写世博、画世博》    2010年07月27日   阅读:515次

姓 名 学 校 班 级
陈路明 第二高级中学 高二(4)

 

                瑞士馆与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的告示:和谐生态
                                       嘉善第二高级中学    高二(4)陈路明
瑞士馆是我和同学们梦寐以求的,不是因为巧克力、军刀和手表,而是因为在那里不仅可以提前体验到4D动画、外围智能帷幕,还能坐一坐瑞士馆屋顶的观光缆车。
首先参观的是瑞士馆,它以红色的建筑为主,总面积4000平方米。馆的主体结构由两个大小圆柱和绿草如茵的屋顶组成,馆内底层营造的都市空间和馆顶的自然空间相互呼应,并且由循环的缆车系统相连接。外围智能帷幕由半透明的铝网结构帷幕覆盖,11000块生物树脂与阳光和相机的闪光发生反应,呈现一种波光粼粼的奇妙效果。
在第一个圆柱形展区,参观者通过三维观景仪了解瑞士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坡道尽头是展示大厅,参观者将在此处透过真人大小的屏幕,穿越时空与瑞士人面对面,聆听他们畅谈自己对未来的展望;展区坡道最高处的中庭矗立着一块高达10米的巨型屏幕,循环播放电影《阿尔卑斯:自然的巨人》片段,我们体验身处欧洲雪山的美好感觉。
最让我们荡心驰神的亮点要算观光缆车的乘坐。坐上缆车,顺着圆柱盘旋而上,从喧嚣嘈杂的都市里逃离,整个人仿佛沉浸在飞翔之中,开启一次令人心动而美妙的城市与乡村之旅。馆的顶层更是平生之最美,芬芳的鲜花和带着馨香的绿草,还有萦绕在耳边的泉水声,田园牧歌式的等待,,你能从中感受到平静和安宁。黄浦江迷人的景色尽收眼底,一个莫大的惊喜!
为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诠释瑞士?思绪还不能及时地转弯,我便在同学们的提醒下走向计划中的别的馆。真是令人欲罢不能。
最后参观的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并不在计划中,但它又一次震撼了我们。
展馆不大,入口造型很有创意,竟是一个作为战争与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人道救援的帐篷,使人油然而生现场感、行动感,未入其中,便已震撼。
我们进入“黑色记忆”。这部分有一个狭长的“时空长廊”,主色调为黑色,营造了一种在战争与灾难阴影下的压抑气氛。在时空长廊的一侧,通过原子镜面幕墙后的数码显示屏表现从1859年索尔弗里诺战役至今,人类所遭遇的一系列重大战争与灾难。镜面效果,亦真亦幻的,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时空交错的感觉,产生强烈的震撼与悲悯的情绪。我们的地球、人类、国家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灾难,难忘的煎熬!
“时空长廊”的终点,有一面高科技的“气雾幕墙”,逼真的画面,表现人类在历经战争与灾难磨难后,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我们穿过气雾之墙,好像穿越战争与灾难所带来的黑暗,迎接人道的光芒。
展馆内的第二部分是“人道之光”。黑色变成了白色。墙上镌刻着文字:“经历战争与灾难的黑暗,我们更需要人道的光芒。”之后,观众们陆续进入“环幕剧场”,大屏幕播放一段精心剪辑并配有感人音乐的影片,使观众产生从触动到感动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将伴随着我一生的成长。
观众观看完影片后,巨型环幕由中间移开,观众由此进入展馆的第三部分:“行动你我”。在主题墙的下方的摄像头,自动捕捉人脸的图像并留影,并实时传输到主题墙上的液晶屏内。我们的头像与众多志愿者照片交织在一起,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从触动到感动,最终付诸行动。泪水盈盈于眼眶!
由出口处离场后,瑞士馆与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在我大脑的荧屏上叠加、撞击。
城市和自然之间的互动,就是我们要传达的主题。在瑞士,很多人在城市工作,却生活在乡村,所以瑞士馆把这两者搬进展馆,揭示出个体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的设计主题为“生命无价,人道无界”。美好的生活、灾难的生活从各自的角度告示我们,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我和谐,我们要追求和谐,追求生态!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何美好?和谐,生态。这是世博会的主旨,也是我们的心愿。
(指导老师:郭荣璠)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昵称  
评论要求:
1.评论字数必须20字(含20)以上。
2.无意义或不良评论将被直接删除。
验证码:    注:验证码为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