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回忆——《城南旧事》读后感
《阅读伴我成长》 2010年09月21日 阅读:753次
姓 名 | 学 校 | 班 级 |
陆羽娇 | 嘉善五中 | 805 |
那些年,那些回忆
——《城南旧事》读后感
童年,只有在回忆显现的时候,才成就了那份完美。
——题记
童年仿佛一潭深幽碧绿的水,它清澈,它甘甜,它宁静。它有庞大的力量,有持久的生命力,但终有一天它会退出生命的舞台,告别幼稚,迎接成熟。但它们真的会消失吗?不,哪怕只剩氤氲的水汽,干涸的谭底,它也不会离开我们的生命。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有多少那么些“刹那”感到童年的回温——或是一场雪,或是一片云,或是一个童话……那种感觉或许忧伤,或许陶醉,或许喜悦。总之顷刻间让人体验回味,泪流满面。英子在驼铃声声中回味起童年的味道。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悲?是喜?是忧,是愁?还是快乐里充满悲伤,悲伤里又充满希望?
英子的心是那么透明,纯洁,是那么澄澈,善良。她到北平的第一个冬天又是那么快乐。那个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在那交到的第一个朋友。英子没有大人们的冷酷,她不懂冷酷;她也不懂得大人们所说的疯。但她懂得友谊。她那颗纯洁的心使她们成为了好朋友。秀贞曾生下过一个女儿,但却被家人抛弃,残忍地拆散这对可怜的母女。英子很同情她,并且帮助秀贞找到了与她失散六年的女儿“妞儿”。六岁的她竟能帮助这对受苦的母女,让她们母女团圆,远走高飞。但成人的世界太复杂,让她稚嫩的双眼看不清真假。但我知道,童年有一个视角,让她看到最透明,最真实的。但大人们看不到,因为这个视角的名字叫童真。
后来,英子搬家了,搬到了新帘子胡同。英子分不清天和海,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她总认为好人和坏人长得有区别。在那里,英子认识了一个嘴唇很厚,眉毛很浓的人。他让人觉得很踏实,很神秘,他有一个弟弟,他有一个梦想——他要送他那个常拿第一的弟弟漂洋过海去念书,也要让英子分清天和海,他们约定去看海。可约定成了泡影,他成了贼,他是坏人,他被抓了。英子哭了,她仿佛分清了好人与坏人,她仿佛在哭诉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尽管英子知道,但我们的世界那么大,人那么多,好人与坏人难分,可谁的心都有一把标杆,分清美与丑,善与恶。而这把标杆正是人性,良知。这些人人都有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打磨,为了名与利而奔波,为了寻找出口而挣扎,把那双明亮,清晰地眼睛磨暗了,磨钝了,也就在那个时候,童真失去了。
此刻,我不禁为英子感到骄傲,一个六岁的女孩儿竟懂得友谊,懂得爱,我想这大概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在鼓舞她吧!
最后,宋妈骑着小毛驴回家去了,她要和她的黄板牙儿一起去过他们的生活。是的,生活还要继续。而英子的童年却不能再继续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长大了,她不再是小孩子了,她不能再是小孩子了。走过了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她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以不再是小孩子了。
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了英子的记忆里,也深深地打动着我。《城南旧事》不在意刻意表达着什么,只是一幅场景,从容地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一样,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和淳和;那样地淳静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却无半点追逐名利之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
不曾说离别,但已是再也不见。那些离开的人,都随着英子的长大没了踪影。是跟随着英子的童年失去了吗?为了给那逝去的童年画上美丽而又忧伤的记号,便有了《城南旧事》那一段段伴随着骊歌的伤感离别……
嘉善五中 吴雯雯 八(4)班
指导老师:姚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