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09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篇
我与世博同行
《写世博、画世博》 2010年09月21日 阅读:375次
姓 名 | 学 校 | 班 级 |
陈超寅 | 高级中学 | 310 |
我与世博同行
嘉善高级中学高三(10)班 陈超寅
2010年5月1日,万众瞩目的世界博览会终于开幕了。为期183天的世博会将在上海为全世界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美好即和谐,和谐即美好。“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城市政府为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所以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
世博的吉祥物海宝不但有可爱,卡通的外形,还有深刻的意义在里面。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 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全身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海宝”,意为“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他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海宝”的名字与吉祥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寓意吉祥。
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演化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加深和扩大。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过世博,我们要懂得和谐,要向着和谐社会去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