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生
N晚报记者 沈虹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把教育看作一次快乐的旅行,因为他一直和孩子们结伴而行;他说自己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因为他的心永远和孩子们在一起。虽然工作只有16年,但他已有5所学校的任教经历。从普通老师到副校长,从农村到城镇,从教坛新秀到浙江省首届五星级青年教师,面对外界的诸多诱惑,他坚定理想,走出了一条小学语文教育的康庄大道。
他是嘉善县实验小学副校长祝贵耀。
门卫和伙夫
两年时间走进县级优秀班主任之列
1996年7月,平湖师范毕业后,祝贵耀满怀着憧憬来到魏塘四小(现泗洲小学)厍浜分校任教,这是一所只有7个班级的农村完小。他的教学任务是一个毕业班的语文和其他班级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一下子从一个师范生成了“音体美全能教师”,他能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吗?
他的回答是:我还是先从当好一个门卫和伙夫做起吧!那时,他只身一人住在学校,每天霞光还没走进校园,他已把校门打开,站在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上午上好两节课后,他跟着老教师到食堂学蒸饭的手艺:三个蒸架一张薄膜,加上一铁锹一铁锹的砻糠。
当然,他知道仅仅当好门卫和伙夫,是远远不够的,他最牵挂的是所带的这28个毕业生。钻研教材、悉心辅导。工作第一年,他便有机会到海宁观摩省级阅读教学展示活动;第二年,他便从一个观摩者升级成了导演,在中心校的大教室里,执教公开课《赤壁之战》,得到了县教研员和观摩老师的高度评价。
课后,他常和孩子们玩在一起,打成一片,走田埂,放风筝,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工作第二年,他就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
寻找教学成长突破口
以诗文开启教育之路
1999年7月,祝贵耀调入魏塘镇中心小学(现吴镇小学)。
从2000年开始,他带领全校18名语文教师、一千余名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古诗词诵读的教改实验。他利用双休日活动、晨会、课前等点滴时间,给学生介绍“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让学生朗诵《咏柳》、《边词》、《鸟鸣涧》……使他们跨进“田园”,走上“边塞”。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祝贵耀带领老师利用寒假休息时间,编印了校本课程《诗海初航》,共6册,收录了230余首必读与选读的诗,运用归类、改写、扩写、作画、填词、谱曲等多样的方法,开展诵读活动。如今,“经典诵读”已在全县推广,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当年,学校成立了南湖晚报小记者站,他是学校的首任辅导员。在班级、社团中以点带面地开展各类小记者活动,其中对小记者影响最深远的要数采访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嘉兴的部队、冰雕展;带领小记者参加县小杜鹃艺术节的现场采访和“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的跟踪采访;采访校元宵灯展、迎国庆邮票展等等。
2003年3月,班里夏菁菁同学的儿童诗《脑袋瓜》在《儿童诗》上发表,激起了班级学生读诗写诗的热情。他顺势而导,成立了县域内第一个儿童诗社——大眼睛诗社,开始了儿童诗的教学与欣赏,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涂鸦。慢慢地,孩子们“诗人”的天性被激发了,他们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培育了一颗颗真善美的童心。他曾邀请冰波、黄亦波、梁晓明等知名作家、编辑、诗人来校讲学。2010年,他实现了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优秀指导老师”的大满贯。
近几年,他推出的“儿童时事漫画习作”课例——《漫话“神七”》、《漫话“三聚氰胺”》、《谁来搀扶“爱心”》等得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先生的肯定与赞赏。
城乡流动
活跃教师氛围带动校园文化
2006年8月,祝贵耀调入城西小学,任副校长。在县市语文教研员和导师张化万、王崧舟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他更加潜心于课堂教学研究。6年来,先后4次获得省市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多次应邀在山东邹城,浙江杭州、丽水、温州、台州、嵊州等地执教示范课、研讨课。主持过市级课题3项,撰写的论文连续7年获县级一等奖,并屡屡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有1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教学月刊》等省级刊物发表,逐渐形成了以文本活用、读写互动为主体的比较体味阅读教学特色。2010年,他被评为嘉兴市名教师,同年,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成为嘉善县最年轻的获得中高职称的小学教师。
2011年8月,他积极响应县教育局均衡流动工作的号召,以嘉兴市名师的身份从城西小学流动到大云中心学校,他也是唯一一个以城镇校级领导身份流动的名师。
参与流动的这一年,他充分发挥流动名师辐射效应:成立语文青年教师品读会,开展品读教材经典、课堂智慧和教育人生的“三读”活动。其间有3位省特级教师、20多位市学科骨干教师来校共飨品读盛宴。成立儿童诗社,开展社团活动,开拓阅读视野,开启烂漫童心。这一年,他真正体会到了做一个名师除了拥有自己的课堂魅力,还要发挥自身的学科辐射作用,和身边的同伴共同成长,这一点他做到了。
流动期间,他带了两位徒弟,都是低段的,一个教三年级,一个教一年级,而且都是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而祝贵耀工作以来一直是带高段的,他倍感压力,不得不开始加强课程目标的自我研修,上好示范课,加强研讨课。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两位徒弟,一个承担了县级研讨课,一个在片级比赛中获一等奖。
学校里有好几位语文骨干教师,祝贵耀说:“和他们同行,他们就是我的老师。”四年级蒋胜英老师在他的指导下,以一堂影视习作课《红气球》,得到了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的高度评价;以一堂阅读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片级比赛中过关斩将,获得一等奖。他和同年级的钱雪梅老师共同成立了一个儿童诗兴趣小组,首期招募了16名小诗人,每周开展两次活动,计划编写一本《儿童诗诵读100首》和一本《儿童诗十讲》,将他十年来的儿童诗教学作一个梳理与总结。
在祝贵耀筹划下,大云中心学校青年语文教师品读会又成立了。20多位青年教师每月召开一次联谊活动,一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二来服务农村孩子成长。特级教师张滔元先生和省教坛新秀钱锋老师特来品读会和老师探讨“儿童电影与语文教育”。
采访拾遗
推进古诗词诵读教改实验、带领小记者采风采访、组建嘉善县第一个儿童诗社、成立青年语文教师品读会……祝贵耀老师以诗文社团教学走出了一条小学语文教学的康庄大道。
曾有多次机会可以离开教师队伍,无论是待遇还是前途都会有很大变化,但祝贵耀老师没有丝毫动心,他觉得他这一生都是为学生而来的,教育是他一辈子的事业,一生就做这么一件事了。他希望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看,觉得还算幸福;如果有学生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小学时有这么一个能舞文弄墨的语文老师,他就心满意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