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书信,搭建友谊之桥
2015年07月20日
N晚报记者 沈虹阳
通讯员 顾蓓楠 史抄
“约4000公里的跨度,让写信成为一种习惯,将彼此的距离拉近,让时间凝固成一种友谊,化作钻石封存在你我的记忆中……”这是嘉善县实验小学603班同学童话,写给新疆沙雅县第三中学苏比努尔·克然木信中的一段话。
从去年10月开始,嘉善县实验小学大队部积极响应上级关于“各族少年手拉手——百万新疆各族少年儿童与内地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的号召,开展与新疆沙雅县第三中学的互通书信活动。信寄出后,近日,参加“手拉手书信伙伴”活动的同学们陆续收到了来自新疆沙雅县第三中学同学的回信,孩子们欣喜不已。
收到远方的来信特别激动
“亲爱的妹妹你好,读了你的信,我看到了你的人,一个活泼又漂亮的小姑娘……沙雅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县城,这里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好玩的地方,希望你长大了能到我们这里来玩……”虽然字写得不怎么样,但字字情真意切,这是署名为夏木谢努尔·阿吾什同学写来的信。每一位写信的同学,都能收到一封来自新疆沙雅县第三中学同学的回信。
收到远方的来信,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看完信后又忙着跟身边的小伙伴说:“我还是第一次收到从新疆寄来的信呢!好激动啊。信中说,新疆乌鲁木齐的‘天山天池’很美,有机会可以去看看。”“新疆的沙雅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塔里木棉花之乡……”
六年级三班参加活动的学生多,收到的信件也最多,在中队辅导员老师的组织下,他们开展了以“共建友谊之桥”为主题的书信交流会。在活动课上,许多学生走上讲台,把收到的信读给同学们听,把来自远方的祝福和问候带给更多的同伴。少先队大队长童话同学说:“参加了互通书信活动后,同学们通过查电脑、看书等方式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新疆的美丽,如今收到了远方朋友的来信,读到信中的那一声声问候,更是感到一种亲切和温馨。”许多学生表示暑假里会尽快写回信,还有一些没参加活动的学生则不断询问新疆同学的地址,他们说错过了第一次的活动,不愿意再错过第二次,要积极参与“手拉手书信伙伴”活动,让书信成为小学时代的一封珍贵的记忆。
书信拉近两地孩子的距离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全国少工委向全国中小学少先队组织印发了《关于“各族少年手拉手——百万新疆各族少年儿童与内地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当前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结对学校少先队组织至少组织动员本校100名以上少先队小干部和少先队员代表,通过纸质书信、电子邮件等,带头给结对学校的小伙伴写信,引导少先队员在书信中介绍自己和学校、家乡,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希望和心愿。
同时希望两地孩子能够长期保持一定的联系,在书信交流的基础上,鼓励结对学校少先队员之间通过电话和父母的短信、微信、QQ、微博等,即时互动,保持联系;鼓励组织主题活动,如介绍我的“手拉手”小伙伴故事大赛、我帮“手拉手”小伙伴圆梦等;鼓励结对学校少先队组织间深入交流,有条件的可以为新疆结对学校少先队组织捐赠健康有益、整洁干净的书刊、少先队文化用品、体育用品等。
活动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热烈响应,书信如雪片般来往于两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与远方小伙伴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上一篇:零零后学生如何走上创作之路 真相竟然是这样
下一篇:缤纷社团成就七彩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