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09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篇
4月30日,令全中国瞩目的一天。千千万万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心愿终于达成,中国成功举办世博会。
就在几年前,世博还是一个对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的名字。实际上,中国对世博并不陌生。早在百年以前,梁启超先生就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关注到了世博会的风采,他当时就热切呼吁中国要举办世博,以此壮大国力,提升地位。但那时中国太过落后,人民思想尚未完全解放。所以梁启超先生的世博心愿至死都无法实现。然而,百年之后,中国作为实力与日俱增的最大发展中国家,终于有能力承办世博。前人的寄托得以完成。上海世博,不负前人的厚望。
面对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民拿出万分激情,纷纷前往观看世博。不少学生都积极成为志愿者,为世博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是对自己国家的肯定与自豪,也是对世博的热爱与尊重,更是对外国友人的友好与欢迎。与国际的交流,地区间的联系是世博会永恒的主题。通过世博让中国放眼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也能使个地区共同繁荣,中国也能传播文化,扩大自身影响,促进发展。这便是中国举办世博的初衷。上海世博,承载今人的期望。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高举绿色环保,构建美好城市的理念大旗,在全世界的环保画卷上抹上浓重的一笔。形态迥异的各国展馆都有自己不同的信念,但环保永远是各展馆的共同之处。此外,不少展馆都以高科技为特色,看着这些或多或少会影响人类未来的各种展品,无疑是世博重要的一部分。科技与环保相结合,预示着人类将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很早就意识到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后人着想。这次则正好将思想这融入世博会,从世博或许能看到人类未来的影子。上海世博,昭示后人的展望。
上海世博,对中国,对世界的意义重大。几代人的心愿凝结在上海世博。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长河流入上海世博。中华百年复兴寄望于上海世博。面对着许许多多中国人的心愿,世博缓缓拉开序幕。而面对着气势恢宏的上海世博,与那么多中国人的心愿相比,我的心愿微不足道,我只希望能为世博,为上海,为中国出一份力。我也真诚期望世博能给中国带来更多,而中国也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自己。
你我的心愿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之后,世博会作为盛大活动迅速发展。今年的5月1日,是举国上下欢呼雀跃的日子。因为历经重重艰难,我们终于获得了举办世博会的权利。
我们的心愿达成了!
世博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今天,我确实感受到了。
跟随着旅游团,坐了一个半钟头的大巴,终于到了目的地——上海。车停在离世博园较远处,所以走进去有一段路程。而我呢,早已心潮澎湃、迫不及待了,脚步时刻在加速。过了十多分钟,总算进了园内。但是,现在才8点多一些,按照规定:世博会准时在9点开始。我们不情愿地在安检口外等待着。度分如日啊!
......
Ok,9点算是被我们等到了。
按S型的预检围栏,转了N多个弯才走到各自的票检口。通过最后一道防线,正式进入了世博园内。哇噻,到处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顿时,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之前有听说参观沙特馆要排7、8小时的队,参观中国馆也要提前预约,所以我们直接放弃,打算“进军”小馆。
世博园内,人虽很多,但次序不紊乱,井井有条。印象最深的是“小白菜”,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他们身着绿衣白裤,出现在园内的每一个角落。总是以最灿烂的微笑和最真诚的服务,让每一位参观者抛开夏日的炎热,迎来丝丝凉爽。
各国的展馆风格各异,丰富多彩,但却坚持着同样的信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因此,所有展馆都遵循低碳、节能、环保、绿色的理念。他们按照国家各项节能规范,将美国绿色建筑的分级系统,作为上海世博会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且,大量采用环保节能的一些新技术、能源、材料。如:太阳能、雨水收集、地热、江水等科技都在世博园的中广泛运用。
“东奔西走”地跑了一天,累了,可以坐在供游客休息的长凳上,享受喷雾装置带来的阵阵凉意。或者,乘坐观光游览车也是不错的选择。随处可见的巴士也同时源源不断地在浦东、浦西间穿梭着,运送着大量游客。
2010年世博会是一个宏伟壮丽的国际大聚会,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主要展馆278个 ,以及7千万国内外的参观者。毋庸质疑,本次上海世博会是史上最盛大的世博会。极大程度地促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和世界人民的深切友谊。
凭借改革开放的成果,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们中国举办了一届成功、精彩、壮观的视觉盛会。这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寄予了所有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期盼。
今天,来到上海,亲眼目睹了世博,领略了中国的力量,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我的心愿达到了。
中国人民的心愿达到了。
全世界人的心愿达到了。
世博会,将承载着沟通、融合、和谐、发展的使命继续进行下去,让所以的“心愿之花”绽放。
中国红
当那一抹红鲜亮地伫立在上海 ,我们知道心愿已达成。
多少年前,,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当时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政治经济格局的历史性变化还茫然无知,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将世博会称为“赛奇会”。仅有上海英商“宝顺洋行”的一个商人徐荣村,以其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博览会,并获得金银大奖。那抹中国红就被埋藏在历史的尘埃中。
多少年前,清政府风雨飘摇。这当口,出版商人张元济从国外寄回了几封信,发表在报纸上。他那地大物博的祖国,展馆里商品匮乏,数来数去,仍旧只有漆器、刺绣等等老花样,尚不如苏杭一家杂货店里种类繁多。而相比之下,邻国日本的展品则“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最让张元济感到羞愧的,也许是外国游客的反应:展场冷冷清清,西方人绝少光顾、驻足,即便偶然经过,也是“指指点点、摇头蹙额、不屑一顾,旋即转身离去”。那抹中国红就被遗弃在一角。
多少年前,与世博会隔绝了40年的中国,已经旧貌换新颜,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飞向了美国诺克斯威尔世博会。虽然此次中国展出的展品与本届大会的“能源主题”不是非常呼应,但是中国重返世博会的意义不在于展出有多么精彩,而在于这表明,一个曾经孱弱的国家,在经历了战争风雨、政治斗争的沧桑之后,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他开放图强的梦想。中国重返世博会,中国走向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那抹中国红逐渐明朗。
2002年12月3日,中国上海获得了世博会举办权,这也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世博会。强盛起来的中国正在给世界带去一片异彩,并且可以自信庄严地宣告:努力终究实现梦想。中华儿女期待了一个半世纪的梦将圆。相信,那抹中国红会艳惊四座。
今日,站在中国馆面前,我们深情而自豪地望着它。那凝聚了千百年历史的红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遗憾,更是激发我们奋起的强大力量。那抹中国红渐渐溶入我们的内心,化为不羁的精神。当历史回眸时,我们可以大声地喊出“中国红,世界赏”
交流与合作
第一眼看到会徽图案:似汉字“世”, 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犹如 一个三口之家 相拥而乐 ,包含 了“你、我、他”的全人类,放飞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心愿。图案以绿色为主色调,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表达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心愿。生机与希望
生机与希望
“海宝”掀开了神秘面纱,蓝色“人”字的可爱造形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文化的特色,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不就蕴含其中:生机与希望
像翻卷的海浪的头发------活泼又有个性,吉祥物的生命来源蕴含其中。又大又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长长圆圆的身体------可爱而又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翘起拇指的拳头------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一双大脚稳稳地站在地上------表达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一身蓝色------希望,充满着生命活力。他正用热情的双臂、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放飞了中国人民创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希望与有民族特色的国家的美好心愿。
和平与发展
2010年,在志愿者的努力下,来自全世界的人将汇聚在这片大地上。
志愿者标志上的飞翔的和平鸽寓意着上海,象征着和平,橄榄枝则寓意着发展和希望,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相呼应。彩虹般的色彩,迎风飘舞的彩带,是上海热情的召唤。“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的志愿者口号嘹亮在城市的上空。
美好的心愿放飞在上海的蓝天。
是小记者
交流与合作
第一眼看到会徽图案:似汉字“世”, 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犹如 一个三口之家 相拥而乐 ,包含 了“你、我、他”的全人类,放飞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心愿。图案以绿色为主色调,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表达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心愿。生机与希望
“海宝”掀开了神秘面纱,蓝色“人”字的可爱造形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文化的特色,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不就蕴含其中:生机与希望
像翻卷的海浪的头发------活泼又有个性,吉祥物的生命来源蕴含其中。又大又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长长圆圆的身体------可爱而又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翘起拇指的拳头------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一双大脚稳稳地站在地上------表达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一身蓝色------希望,充满着生命活力。他正用热情的双臂、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放飞了中国人民创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希望与有民族特色的国家的美好心愿
和平与发展
2010年,在志愿者的努力下,来自全世界的人将汇聚在这片大地上。
志愿者标志上的飞翔的和平鸽寓意着上海,象征着和平,橄榄枝则寓意着发展和希望,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相呼应。彩虹般的色彩,迎风飘舞的彩带,是上海热情的召唤。“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的志愿者口号嘹亮在城市的上空。
美好的心愿放飞在上海的蓝天。
姓名:朱琳琼
学校:嘉善中学
年级班级:高一(11)班
是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