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09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嘉善一高 206班 张冯戈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对《海底两万里》产生了一点兴趣,决定趁这个暑假欣赏欣赏。《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是法国十九世纪一个想象力惊人的科幻作家。
他的惊人之处不但他所写的内容很夸张,动人又富有科学意义的情节,最惊奇的是,这本书中所写的故事,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已不足为奇。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但在他那个时代里,还没有潜水艇呢!凡尔纳以他惊人的想象力与丰富的知识底蕴在《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中成功地塑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还有兰可夫探照灯。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使他的作品闪现着永恒的魅力。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书中的主人公探险者、教授阿龙纳斯先生和他的两个同伴康塞尔与尼德•兰,一起乘坐“鹦鹉螺号”开始了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是尼摩船长,他是个性格古怪,性情忧郁,知识渊博的人,船上的人都以一种阿龙纳斯先生和他的两个同伴听不懂的语言交流,阿龙纳斯先生感到十分奇怪,为什么只有尼摩船长听得懂三个人的语言。尼摩船长邀请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及南极与北极。遇见了许多见也没见过的海底动植物、海底洞穴、暗道与人们至今没发现的遗址。
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地理、文化、地质学,这么多的知识,这本书里都有,作者通过阿龙纳斯先生的仆人,知识面很广的,爱给动物分类的康塞尔,告诉我们海洋的知识,与海洋里的奥妙。如红海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它分泌出的黏液是造成红海的颜色像血一样的红的原因。还有许多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通过这本书我都知道了。阿龙纳斯先生对尼摩船长的无可伦比的才华与学识产生了钦佩,我也同样对尼摩船长的才华与学识产生了敬佩,并且我下定决心多看海洋知识的书,体会海洋的奥妙与神奇,探索深海的宝藏与财富,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能造出像鹦鹉螺号那样优秀的船只。
《海底两万里》不是作者空凭想象捏造的,它是由远见加博学累计成的科幻小说。我很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描写手法,比如在写穿越南极冰山的时候,作者把冰海、冰山、巨大的冰缝写得活灵活现,让我们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在南极的冰山之中。
第一次去世博,怀揣着喜悦,一颗心静静地向往着车途尽头的丰富多彩,充满了想象和期待。
初晨的太阳在我们身后示威,宣告着夏日炎炎。
过了安检,我们一组成员在队长的带领下,奔向了期待已久的英国馆。到了等候区,望着前面已经排起的长队,我与队长相视一笑,为之前途径迷惘而吁了口气。望着英国馆壁上的“种子圣殿”,我轻轻地感叹一声。这个在大西洋中不安分的小岛,在政治、经济、科学与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孕育过超凡的能量,以自由和民主的飙升,不仅改变了自己,也带动着整个世界向前迈进。因为走近,一切都在慢慢熟悉。字迹愈加清晰,书页在翻掀,在一天天的游历中。体验现状,懂得如何寻找、如何发现、如何总结,这是我们的幸运,更是我此刻的幸遇。
万般等待,终于轮到我们了。望着“圣殿”般的馆状,令人兴叹的一种现实,它留下的光景总是让人瞩目眺望。这便是日不落帝国的荣耀。长长的通道上空,呈现的是英国的版图和人文艺术。它的版图并不廓大,而其精神却是异常强悍。一个边隅岛国的崛起,最初依托的正是野心与意志,不服输的民族性格,不甘现状的搏杀精神,这显然是会创造奇迹的。
进入场馆,轻和的冷气将我的心平抚,望着不大的空间下容载着数以万计的植物种子,在玻璃试管中静静地躺着,让游客的心境变得澄清。我敛神聚心地静看,忘却了身旁志愿者丰富的介绍信息,欣赏着英国处处留下的奇迹。艺术与美,就成了笼在空中繁衍相伴相生的一种内容,自然习惯得就像亲近时间一样熟悉。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追求,就源自于这种坚忍不拔的持久的迷恋,才把人的心愿带入了如同信仰的圣殿,才使我们今天又如此好彩的幸运,得以邂逅那么多艺术。尤其在置身其中时,能够感受到那么浓郁的氛围。缓缓地,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用相机拍下一颗颗晶莹的种子,靠的如此亲近,仿佛希望自己的镜头能够装下全部,灿烂的笑容,源于天真纯朴的品质。在队长的轻唤下,我走出了被艺术渲染的殿堂,心中一空,似乎也将自己的心情留在了种子里。不禁一笑,这种心境让人感觉着迷。
在回程的客车上,充满着欢笑与喜悦。我靠在窗边,回想着今天与世博的一面之缘,也有曾与艺术擦肩的沉浸。闭上眼,一路回味着艺术轻浮笼罩的种子世界。 ——指导老师:丁莹
山顶的劲松为何挺立不倒?岩缝中的小草又为何能生机勃勃?
这些问题我也许不能回答,但是我知道它们最初就是一颗种子,一颗对
未来充满憧憬的心。
2010上海世博会举世瞩目,一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是受到了千
万人的好评。世博园区内一座有着“种子圣殿” 之称的英国馆。
7月1日,我们的世博之游日,怀揣着期待踏进了梦中才能见到的殿堂内
,一根根晶莹剔透的触须泛着银光,那每根触须的底端都有着一颗或几颗种
子,是沉睡中的种子。因为我感受到了它的不同寻常,那种感觉不是神圣而
是自然,不是庄严而是随和。它令我陶醉,陶醉于这种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
受到的感觉。
辞藻再华丽,点不透它的意义;文句再精美,解不透它的内涵。只有亲
身体会,自己真正感受到时才会明白。
在白天光线却可以透过7.5米长的亚克力杆照射到馆内,好像一个蝴蝶的
形状,而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到了晚上,内部的人工光源又能由内而外点
亮整个建筑。着实设计的非常巧妙!
整个馆内,四周都是包纳着种子的亚克力杆,闪光灯不停地闪烁着,惊
叹声此起彼伏。只能说设计者太有才了!
在馆内逗留了一会儿,我和同学们拍了几张照作为留念,恋恋不舍的跟
着人群走到了馆外。由于过来时没有太注意外部的形状只是为了快点进入馆
内,而到了馆外才发现馆内外的不同,在外面看来更像是一个随风飘动的蒲
公英,而且隐约间可以看到英国国旗上的"米"了。设计者可谓独具匠心,设
计出如此巧妙地建筑,也不愧为荣获英国最高级级别的国际建筑奖——“莱
伯金”建筑奖了。
时间飞逝啊,一个小时一会儿就过去了,参观只得告一个段落了。来时带
着期待,回时带着不舍,也不枉此行了。中国在发展,中英之间的友谊、中国
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谊也在不断发展,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便是最好的证据!
扬帆世博,展望未来。让我们一起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当下
你好!转眼间你已经陪我度过了十个春秋。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谢谢你一路办我成长”。
还记得我刚进小学时,妈妈每晚总喜欢捧着一本《安徒生童话》,在床前静静地为我讲述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我安静地听着,听到诸如 “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之类的故事,便甜甜地睡着了。
小学时,我开始写日记,有时会写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老师总是不断地鼓励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错别字太多了,这可要改改.”一开始我很不在意,觉得这样一点小事根本不值得提。有天读书时,我看到这样一句“细节就像是一截毛线头,看似不起眼,拉出它却可以拆掉一整件毛衣。”突然,觉得自己以前的观点是错误的,于是下定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还利用假期练了一个多月的毛笔字,一开学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我阅读各种类型的书。读泰戈尔的<<飞鸟集>>,被其清新的语言所打动,暗想一个长着有些粗犷的人,也可写出这样童真的语言。读张爱玲的小说,我感叹其中人物的命运,也喜欢张爱玲喜欢捕捉细节的目光。品三国,我像是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智慧与阴谋交接,战争不断,满眼尽是尔虞我诈。读史记,赞叹司马光受尽磨难,却可以写出这样一幅佳作……
空闲的时候,我除了会想起一些过去的事情,也会抽空读书,读唐诗宋词,读杂文小说。我因读书而快乐!
上海世博,体验美好城市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世博会终于在神州大地开幕了。
2010上海世博会,其提倡“让城市更美好”,在这世博时期好好体验这座美好的城市。
上海世博会,其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又强调了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创新。其吉祥物为淡蓝色,象征海洋蓝的可爱的海宝,其以汉字的“人”为核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其“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的生活要靠你我他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人”字创意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标志。
上海世博会的会徽是集中反映上海世博会主题和理念的绿色视觉符号。它的会徽是通过全世界征集,各国专家经过反复评审而最终产生的。它的图案形似汉字中的“世”字,并与数字“2010”巧妙地组合,相得益彰,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迫切渴望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世界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从电话到蒸汽机,从电影到彩色胶卷,从蒸汽机车到飞机,从电视机到机器人……几乎每一个深刻的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发明,都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过深深的足迹。这一系列的发明传播着人类的汗水和其智慧成果,昭示着属于未来的生活理念。“生态世博”、“绿色世博”、“低碳生活”的世博理念,将在上海世博会上充分展示。上海世博园内的汽车将实现尾气的“零排放”。世博会的照明将会全面废弃旧灯泡,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半导体照明,这既不减少亮度,又能节能,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上海世博将永久保留,成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经历了世博一日游后,我真正体验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高科技改善生活水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绿色城市。
借着上海世博会这一契机,我们应该多多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提升自我,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