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09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
2010年10月02日  分类:征 文  评论(0)    查看原文
                                                                                         心愿 心愿,所有人都拥有它,同时所有人也必须拥有它。因为它会成为一个目标,带领你不断向前,无它就只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毫无目的的前进,最终迷失方向。  举办世博,那是我们全部中国人的心愿。世博,让全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播海外,让外国人为中华而倾倒,让中国更上一层楼。  世博会上,一个个场馆屹立在黄浦江南岸,争先展现着本国的文化,让游客为之驻足,从而满足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心愿。当然,同时也满足了各国传播文化,让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的心愿。  因为心愿,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因为心愿,各个国家尽力将文化传播给世界;因为心愿,人们从各个地方来到世博园,从而认识世界。  世博会开幕式上,烟火与音乐的结合构成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漂亮的烟火,好听的音乐,魅力的喷泉,这一样样无不令人大声赞叹。而这又是因为什么让人设计出这么美好的开幕式?不是什么!就是心愿!愿人们认识中国,愿人们认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愿人们认识中国的强大与辉煌,  一个又一个的心愿,支撑人们举办这世博会,也因为这一个又一个的心愿,世博会上将无比精彩,让人们流连忘返,对此倾倒且称赞不已。  在这场世博会上,心愿化为目标,让人们朝着它不断前进,力求完美,而心愿也化为力量,让他们在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大步地向前。  心愿,这人人所拥有的,也为人所必须有的。它在世博会上随处可见,志愿者是它的证明,馆内工作人员是它的证明。连一座座场馆也是它的证明。没有它,又何来那一位位亲切的志愿者;没有它,又何来那一位位工作认真的工作人员;没有它,又何来那一座座设计新颖,引人注目的场馆。  因为有它,世博会才能举行,因为有它,人生道路上我们不会迷失方向。所以,让我们都有一个心愿,带领我们走向未来。                                                嘉善高级中学                                                     高三(3)班                                                         朱秀丹
2010年10月02日  分类:征 文  评论(0)    查看原文
世博会是人类和未来的对话,是明天美好生活的展示,它见证了人类文明、洞悉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进入“2010年上海世博园”,令人惊喜,令人艳羡,令人震撼!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类为生存选择了城市,人类为发展选择了城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举办,格外令人瞩目。初夏我有幸参观世博园。直奔中国国家馆。特有的中国红装扮的“东方冠”斗拱巍峨,寓意着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深刻内涵。一轴四馆构成了永久性建筑:由世博轴,中国馆,世博中心和文化中心组成,总建筑面积达78万平米,像凝固的音乐,美轮美奂,特能吸人眼球的是运用绿色环保的设施:太阳能IED照明,冰蓄冷,地源热泵,屋面雨水收集利用,江水源循环冷却降温,气动垃圾回收,绿地节水灌溉……叫人眼花缭乱,兴奋不已。淋漓尽致诠释了“低碳生活”理念。     进入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智慧,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了一部讲述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凸显了改革开放的硕果。国家馆最高49米层展区北面。100余米长的整面墙上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活现了北宋时期汴京的繁华,上千“古人”在过着悠闲的生活,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使人物“话”起来,令观众身临其境。与其对应的是一块装饰有相同内容的“东京梦华录”文字影壁,背后展示的就是中国馆镇馆之室——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真迹。两侧区域演绎了中国夏代以来城市生活的演进史:古老的青铜礼器、酒器、书画、丝织品、彩陶俑及中医学传承中的针灸铜人和“本草纲目”。     来到名为“同一屋檐下”的多媒体区域。上演的是长约8分钟、充满奇幻色彩的综合展馆,讲述一座公寓楼里9个家庭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未来城市中充满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上善若水”中国馆用水来比喻绵延不绝的中华智慧。从第一展区的“汴河”到第二展区的“寻觅之旅”中的水景,再到第三展区“低碳行动”中的感悟之泉,都充分演绎了水的丰瞻,水的灵性,水的恩赐。浦江两岸办展,就是运用江水源循环降温提高空调系统效率,大大节约电能。最大空间建筑的世博轴有6个自然光收集器“阳光谷”,号称世界第一的索膜结构建筑,它有超凡的功能:两侧的景观绿坡、膜结构屋面及阳光谷都可收集雨水,净化后可以用于地面冲洗和绿地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大大减少了建筑自身和园区排水泵站的建设投资和运营能耗。讲解员告诉我们,来此参观空调温度很适宜,令人惊奇的是不用电,而是利用黄浦江水和地源作为能源,世博轴利用开敞的楼层促进空气与结构之间的热交换,保证建筑的冬暖夏凉,而“阳光谷”将阳光巧妙引入地下空间同时,可利用热空气拔风效应促成建筑物内自然通风。     方正的世博中心,布满了“会呼吸的墙”。富有创意的片状折线玻璃,每片玻璃的缝隙可以通过手动或电控两组窗扇上下开启,形成有序的空气对流。外侧有机排列的玻璃折片,既可挡强风又能保持立面完整。绿色生态的呼吸功能形成了建筑富有层次的外墙肌理,简洁的外部形态呈现出丰富的建筑细节和表情,表现出当代建筑的活力和滨水建筑的神韵。     中国馆,是一首气势磅礴的绿色交响曲,是一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史诗,更是一幅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图,是中国式智慧的华丽结晶。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占地球面积仅有2.8%,却消耗地球75%的资源,城市经济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气侯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危机,减灾防震,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等等。中国城市发展同样面临资源紧缺,大气污染,生态失衡,植被破坏等系列问题。中国馆给人深刻启迪,沉重反思,更给人信心和力量。在党的“科学发展观”方针指引下,中国人正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新和创造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中国未来一定更美好!
2010年10月02日  分类:征 文  评论(0)    查看原文
fiogf49gjkf0d      “到哪里能找到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谁将把信送给加西亚?!”      当整个世界都在谈论着“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时,重提“忠诚”、“敬业”、“服从”未免略显陈旧。然而,这却又无法回避。      成事先成人,成人诚为先。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忠诚。记得有位哲人对用人做了三种判断:德才兼备之人,可重用之; 有德无才之人,可用之; 无才无德之人,绝不可用。可见,忠诚是衡量一个人品行好坏的重要标志,忠诚的人才是可靠的,才是可以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忠诚意味着敬业,敬业意味着追求卓越、意味着奉献。忠诚于祖国、忠诚于宪法、忠诚于领导、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一个集体要想取得发展,要有忠诚有能力的成员,而成员为实现自我价值需要集体所提供的平台作为依托。当积极性和能力被埋没、被误解时,请不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最重要的事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同情和宽容是一种美德,诚实诚信更加可贵。以诚实对待领导,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工作经验,培养我们宽阔的胸襟,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无往而不胜。      态度决定一切,对待工作除了忠诚,更离不开敬业。如果工作态度不端正,就会对工作推诿塞责,划地自封,以至于自己总是在一个水平上来回波动,不自我省思,而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乏责任心。要成为一个能够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靠的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和追求,是一种专注的态度,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人必须有种高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缺少了这种精神,就会整天萎靡不振、无所事事、毫无作为。因此,在工作中要坚守执着,牢固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一丝不苟、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树立精益求精、誓争一流的标准要求;树立大胆工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敬业精神离不开服从,服从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服从的魅力无所不在。军人对于命令需要服从,机关对于政策需要服从,学生对于老师需要服从,法律面前人人需要服从。执行领导下达的命令是有必要的,但是要完成任务,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需要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对于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的完成任务,要有一种成功的心态,积极主动的去做每一件事。停止抱怨,喜欢抱怨的人没有立足之地的,喜欢抱怨说明缺乏一种信念,而这种信念正是成功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心态,否则烦恼忧愁就是心灵的杀手。服从不但是军人的天职,这些美德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这些美德不仅仅适用于军人,更适用于每一个成功的集体。      “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就是罗文,一个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这就是“忠诚”、“敬业”、“服从”的完美结合。省思自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是否也能象罗文那样敬业,那样勤奋,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积累经验,为自己赢得一个又一个为加西亚送信的机会。虽然不能做到每一个人都是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然而却需要这样的精神来鼓舞和激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忠诚于要做的每一件事,不断的完善自己,做一个新时代的"罗文"。      让我们一起把信送给加西亚吧!                                                                                                    高三 九班  胡月                                                                                                    指导老师   沈仑
2010年10月02日  分类:征 文  评论(0)    查看原文
有一本风靡全世界的书,它的名字就叫做《致加西亚的信》。这虽然是一本小书,但它谈到的忠诚被全世界的人所关注,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件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然而,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3个星期之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一般人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叫属下帮忙,否则,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在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单位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单位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收新的进来。不论业务怎么忙碌,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单位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绩——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个领导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单位领导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达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为了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   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对于管理者来说,《致加西亚的信》能够给自己的团队一些重要的启示。从内容上看起来,这是一本劝告员工如何敬业和勤奋工作的书籍,然而一个世纪以来,却在更为广泛的领域被人们所应用。 当整个世界都在谈论着“变化、创新、实惠”等等时髦的概念时,重提“忠诚、敬业、服从、信用”之类的话题未免过于陈旧。然而,我们却又无法回避。员工的忠诚、敬业、道德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企业的老板和公司管理者们。我们所面临的变化也带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那些经济腾飞所依赖的基本的商业精神——信用、勤奋和敬业。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年轻人以频繁跳槽为能事,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耀。老板一转身就懈怠下来,没有监督就没有动力。工作时推诿塞责,不思反省,却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乏对工作的责任心。懒散、消极、怀疑、抱怨……种种职业病如同瘟疫一样在各企业、政府机关、学校中蔓延,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无法彻底根除。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看到有才华的穷人。试想,一个年轻人,如果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独立创业的勇气,敬业精神,而且不愿自我反省,养成一种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只能在被迫和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工作,根本无法独立地自发做任何事,这种人能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这种人在单位能得到提升和重用吗?因为在他看来,敬业是老板剥削员工的手段,忠诚是管理者愚弄下属的工具,他在精神上与公司格格不入,他也无法真正从公司里受益。     有关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有关送信人罗文,有关《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已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忠诚和荣誉的象征。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这种人永远会被老板所看重,永远不会失业,而哪些懒惰的终日抱怨和四处诽谤的人,即使独立创业,为自己做事也会因为无法改变这些恶习而获得成功。     看完以后,我想只要是个有心的人,都应该知道,要想干一件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应该一步一步的去走,没有什么捷径。                                                                                                                                       嘉善2高    高三(9)班                                                                                                                                             杜文栋
2010年10月02日  分类:征 文  评论(0)    查看原文
  通往成功的道路                                                 《读致加西亚的一封信有感》     仰望星空,我常常幻想美好的未来,也常常对月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徜往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圆梦需要行动。若没有将自己的幻想付诸行动,那么幻想永远就只能停留在幻想,不可能变成现实。众所周知,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对有些人而言,这是永远跨越不了的鸿沟;对有些人而言,这是不断执着的动力。    人们往往惊羡于天才的非凡和与众不同,只看到天才身上的耀人光环,却又有多少人知道天才背后的辛酸和汗水,明白他们的孤独,看到他们的努力,天才无非是那些愿意做出不断努力的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那些碌碌无为的人只是在赛道的起跑线上便放弃了自己;而那些平庸的人只是在途中迷失了自己;只有真正不断坚持的人才能到达终点,以胜利者的姿态回首来路。人生无所谓开始和结束,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结束,结束后不要有来不及挽回的遗憾。每个人不断努力也能通往成功。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侥幸使仍人沾沾自喜。真正的好运是当机遇来临时你已做好了准备。机会就像夜空中的流星,稍纵即逝,很快就泯灭了。我们每个人都应把属于自己的机会,不让机会从指间流失,实现人生的转变。    成功来自于对自己严格的管理,我们常常待人以严,而对自己要求松懈,将自己的失败和错误归之于客观因素而不自我反思,纵容自己的错误,那结果必然会导致失败。成功更需要自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万种可能,当我们面对失败时,要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寻找自己的那一万种可能,而不是对月空叹,顾影自怜,自暴自弃,毕竟那只是人生道路上的小小的挫折。而每一次挫折都是上天的恩赐,都是人生中珍贵的记忆和教训。成功是经过一次次失败重生,不断前行的执着。     在未来的高三生涯中,我将不再迷茫,因为我有前行的目标。                                           指导老师:贾靖华   高三(11) 赵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