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09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篇
里泽中学 802 邱卓瑜
上海世界博览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
2007年12月18日晚8点,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万众嘱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HAIBAO)”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它由台湾设计师巫永坚设计,蓝色“人”字的可爱造形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其中,有22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他们是:非洲(50个)、美洲(25个)、欧洲(43个)、
亚洲(44个)、国际组织(44个)。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馆: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为“创意之馆”(a Pavilion of Ideas)。计划2009夏天之前将开工建设。创意展馆是一个独特的展示装置。它安置在一个乡村田间,上面是森林遮盖,两侧是草地形成的斜坡。
上海世博会卢森堡国家馆:卢森堡国家馆在设计理念上将突出卢森堡被称为“欧洲绿色心脏”的国家特殊身份。展馆的设计者设想出了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这实际上受到了中文传统译名“卢森堡”的影响。中文“卢森堡”的意思是“森林和堡垒”,所以卢森堡展馆自喻为一个周围绿树环绕的开放式森林。
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国家馆:从远处看,西班牙馆是一个不规则的篮子形状,建筑外墙圆润灵动,高低起伏,和普通四方形建筑外观有很大不同。据悉,整个展馆是用钢建筑建成,然后用柳枝、竹子等材料覆盖钢结构,呈现一栋亲近自然的“藤编”建筑物。
上海世博会荷兰国家馆:荷兰国家馆的名字为“快乐街”。整个设计是沿着一整条街进行布置。设计师准备了17幢不同装饰风格的房子,每幢都是一个小展馆,来展现荷兰在空间、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创新。届时,这些小屋将像熟透的苹果一般挂在快乐街上,而不是呆板无趣地列成一排,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这条快乐街。 快乐街希望告诉人们:路,还有另一条。即使现实中不可行,但能在快乐街上感受变化着的欢愉,也就足够了。快乐街倡导的正是一种人文关怀。
飞翔的和平鸽代表上海,也象征和平友爱,橄榄枝则寓意可持续发展和希望,传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里泽中学 802 马雯仪
中国之骄子——上海世博会
——浅谈上海世博会
2010,众所期待的——继奥运会最受欢迎的是世博会的开幕。
中国随着5月1日的来临,印证了一个奇迹——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开世博会。中国将进入历史的有一个高潮将和世界一齐发展。
世博会对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直接推动力。世博会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大汇聚,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世博会所形成的扩大内需效应,将促进上海经济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平穆健康较快增长。世博会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有明显的体现,如,扩大投资需求,扩大消费需求,扩大对外贸易,扩大就业岗位。
每一届世博会,都可以为举办的城市带来很好的长时间效益。
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的埃菲尔铁塔,成了法国和巴黎的象征;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促进了日本经济不停的增长;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最终确立了汉诺威全球会展业的龙头城市的地位。那——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将会为上海留下些什么呢?除了直接、间接效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
上海世博会不仅让中国提升了一定的国际形象,更使城市集聚辐射,也加快科技创新,引领中国进入下一段崭新的历史。
世博会的主题新颖而突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城市主题,将城市的发展和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紧紧相扣。塑造了人类,城市与自然的和谐。
许多次,我不停的想,这次世博会展示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平台?经过多番了解,上海世博会以文明为主题,他截然不同与北京奥运会。文明的成果远胜于体育,这是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是世界文化汇集的舞台。与其说是上海世博会是一场“经济交流会”倒不如说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
走进世博,参与世博,分享世博。上海市民向世界表达着共同心声: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fiogf49gjkf0d 里泽中学 802 罗欢
走进世博
2010年北京世博会盛大开幕了。在世博会中,有许许多多的馆,其中我最喜欢“东方之冠”便是我们的中国馆。
中国馆以朱红色为主,上大下小,从远处看犹如一大鼎立于大地之中,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口,在“寻觅”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世博轴作为上海世博会上最大的单体建筑是园区内的地标性建筑物之一,世博轴作为在上海世博会上最大的单体建筑,长约1045米,宽约130米,总建面积约1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超过256万平方米。
除了这两个标志性的建筑外,还有许多的国家馆,他们每个关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不知道是什么馆,从远处看仿佛是一道彩虹里在其他馆的中间,特别显眼。
还有巴西馆,他外面是一片绿墙,如果在其他馆中逛累了,可以去巴西馆,光在外面就像是在森林里面,放眼望去,一片翠绿。顿时觉得周围空气都变的新鲜了。
肯尼馆中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可以让你看到你平时看不到的景色和事物。
还有一个什么馆,我也不记得了,他能够让你一下从城市到乡村。他的一面是城市,一面是乡村。等你看完了以后可以坐缆车,瞬间从城市到乡村,你坐着缆车到顶部,可以看到成遍成遍的鲜花,那就是“浓缩版”的阿尔卑斯山,在他们的国家,城市与乡村是紧密相连的,乡村人到城里工作,城里人到乡村度假,可想而知,那样的生活,应该是多么舒服,多么惬意呀。
还有一个叫滕义村的地方,那是在浙江还是在哪里的一个村庄,别看他是一个村庄,但它每年的收入可不少,那里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开发绿色旅游,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中外游人到这里度假,在这里游戏,在游客的眼里,这里仿佛一下子成为了人间天堂,去了就不想回来。
世博会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国家馆,哎呀,多得我都数不过来,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亲自去体会一下世博情怀,一定要去藤义村,和那个“浓缩版”的阿尔卑斯山的地方,看你去了还想再回来不,我打保票,你一定不想回来,即是说想回来也未必是真话。
去吧,世博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fiogf49gjkf0d里泽中学 802 刘菲
世博论文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那是人们多么希望的日子啊。还有那一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是有号召力,这不单是在上海,在别的地方也是家喻户晓。
一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把我们引进了一个绿色的世界,把世界变绿了,和谐,绿色的家园,到处都是别绿色化了,就像到了一边森林,呼吸着新鲜空气,看周围的绿色环境。
世博与世界沟通,融合的窗户,是全方位展示世界各国经济等方面成就发展、通过世博展览会是一项具有巨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活动,也是世界各地人类的聚会,人类展示各自的产品我技术、展示自己的国家,也通过世界博览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让人们也开阔视野。
世博的英国馆、韩国馆等每一个馆都有自己国家的设计意义与灵感,没有漂亮和不漂亮。参观的人就会知道其中的意义和灵感,各个馆有各个馆的艺术,让人们知道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
全世界的世博会、将是我们人类的骄傲,我们不仅应该具有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信心,与世界交流,让自己成长,让世界前进,在人类历史上,城市带给我们很多可以值得学习的地方。世博引导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会比今天更出色,过得更充实。有意。
fiogf49gjkf0d里泽中学 802 李春燕
上海世博会
2010年,万人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隆重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都汇聚到了这里。这不单是一个增长文化知识的好机会,而且是一个增长见识、促进中外发展的好机会。
走进世博园,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应该就是中国馆了。火红色的外表象征着我们的热情。预示着我们中国的大好前途。中国馆的方部是由365根长方形拼接而成,而且每个角上都刻中国的传统图案。所以中国馆融合着独具匠心的创意和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两个特点。而且中国馆被称为“东方之冠”,给人以自豪的感觉与雄伟的气势、
世博园内的一切建筑都围绕着一个宗旨建成的——低碳节能,保护坏境。如:澳大利亚馆、新加波馆、新西兰馆等都是以这样形式建成的。这一建筑风格也与其口号相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是倡导全人类:从生活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让城市变得更加的干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世博园就像一个环保的城市。城市,当然也少不了美食。世博园内的美食那是令郎满目。各种各样的新奇小吃,不但够你吃,还够你看。而且,在世博园,还有一条美食街。街上,各种国家的美食都香飘四溢,勾引你那读中的馋虫,可能还会‘口水直流三千尺’呐!我想,如果,你一个瘦小,挑食的人放入其中,不到几天可能就会立刻长胖长高,体重飙升。
我为我生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的。从一开始的被人轻视,到现在的科技发达,成为强国。我们中国儿女都是那么的团结啊,正因为团结,我们的民族才没有被毁灭,我为我生在这么一个拥有伟大力量中国,而感到自豪。我要大声的宣告天下,我的祖国叫中国,。他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一个坚不可摧的的祖国。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