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09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
2011年09月22日  分类:校园文学  评论(0)    查看原文
fiogf49gjkf0d读《童年》有感 (嘉善三中 曹佳佳)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么些个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当我阅读过鲁迅写的《童年》之后,不禁感慨万分、        度过《童年》这本书的人都了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阿廖沙在年幼时,父亲就永远的离开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寂寞,也不得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爱他。并且经常讲述优美的事来使他受到熏陶。可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夺家产吵架打架,明争暗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他的心灵、思想是天真无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会影响到儿童。如果受到了影响,那么会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则会让人丧失目标,困惑迷惘。这就好像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连开头都把握不好,那后面又怎样会很好的下去呢?        阿廖沙住在外祖母家是,又触碰到了一种小布民的生活,而这个阶层的人的所作所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厌恶。然而,阿廖沙单纯,完美的心灵并为受这些消极态度的同化,始终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体现了他所有的内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让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童年属于你,同样属于我。当完美在内心感到空旷时,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它会净化你的灵魂,让你出身感慨。    
2011年09月21日  分类:校园文学  评论(0)    查看原文
                     《长路漫漫》读后感       《长路漫漫》是塞拉利昂青年伊斯梅尔•比亚童兵的经历回忆录。 封面的图片已将内容泄露大半:一位身穿橙色T恤,灰色短裤的黑人孩子,十五六岁的样子,略显消瘦。他右肩斜跨着刺枪,锋利的刀尖朝下,左肩斜跨一个皮质小包,双手扶着横搭肩上的的火箭筒,低头走着,低重的眉目散发出疲惫与忧伤。他的脚上是一双夹趾拖鞋,带子断了,只凭拇指和食指夹着,抬起脚时鞋底甩向一边,露出被磨穿的洞。       这是一个童兵的剪影,也许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无情,却不能道出童兵的内心受到的撕裂与痛苦。       十二岁的伊斯梅尔是个酷爱说唱的男孩,如果没有战争,也许现在他已使一个说唱表演者。然而,命运的转变就在他与伙伴们离家去另一个地方做表演开始。叛匪的洗劫追杀,让他和伙伴们逃向回家的路。一路上,孩子们从看到血流成河、人头落地时的恐惧、恶心,到见到尸堆如山、血肉横飞时的麻木、平静。他们的小小的心被生生地扯裂,然后被鲜血浸泡了。他们只有一个信念:要回家,要见到亲人。却在左突右撞的奔命中终究没能回到家,而沦落为战争的工具——童兵。于是,和那些叛匪的孩子一样被洗脑,然后用稚嫩的小手开始了机械的杀戮。        战争带来的人性的泯灭已将孩子们的心撕裂,难以恢复。以至于少数幸运的童兵被挑选进入康复中心时,久久不能康复。他们看到水龙头流出的不是水而是血;地上的不是大石头而是一具具尸体。面对同样是孩子的“敌人”,心中只有仇恨、杀机。如果要用颜色来形容童兵的世界,那只有红色和黑色。        作者伊斯梅尔在被迫成为童兵的四年后幸运地逃离了战争。四年里,他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抢下也不知结束了多少生命。       他有着超强的记忆力,这一优点却带给他无尽的痛苦,与身体的创伤一起无法消匿。修复,长路漫漫;       四年的时光,将一个孩子纯真美好的世界吞噬。走出,长路漫漫;       战争仍在四处继续,流血与牺牲仍在继续。结束,长路漫漫; 文字再现的残酷,只为良知与责任。但愿这条路短些,再短些。       也许,战争积极的一面就是让人懂得和平,也许,战争还会此起彼伏,但是伊斯梅尔的期盼——至少放过孩子,留住美好——会实现吧!  
首页 上页 1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