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数:17609篇 征文数:47963篇 摄影作品:2286篇
我的心愿
在每个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当然,我也有一个埋藏在我心底已好久好久心愿。我相信这个心愿是令中国亿万人而有期待已久的——世博会。
2010年5月1日,这是一个举国沸腾的时刻。在这一刻,世博会胜利召开。在这一刻,向往世界证明中国,能行!
最令我向往的还是那些为世博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为了让五湖四海的友人体会到中国的热情友好,为了让每个游客都满意而归,为了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深入人心,他们用心为世博铸造了绿色的屏障。
是的,我心中的世博就是绿色的。绿色永远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朽的传颂。我希望能深刻意识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少用一次性筷子,多次利用废旧纸张,不让别人乱伐树木,少开一天车,少用一滴水……在这些细微的小事后,尽的是一个中国人为世博努力的心意。
我心中的世博是绿色的,我希望绿色给我们带来快乐,让邻里之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绿色给城市更快走上时代的步伐,绿色给世博带来一份爱,一分支持,一份生机。
这绿色很美,让绿色下的世博永远那么那么引人注目,散发迷人的光辉。但这抹绿的屏障也需靠我们一起努力,共创一个更美好的世博。
泗洲中学 806 董青
感受,世博
还记得,那一年上海在全世界面前被宣布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城市时,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欢呼雀跃起来,那沸腾的场面令人难以忘怀。看着眼前的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心中对2010年的到来充满着期盼之情。与此同时,我也在心中默默许下了一个世博心愿,也是来自偏远山区许多孩子们的心愿……
“世博会”不问可知,就是世界博览会,而上海世博会自然就是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了.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命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我国举办的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以看出现在我们想前进的步伐,是啊,现在是21世纪,不再是过去那偏野乡村,而是代表进步和努力的城市。
世博改变生活之素质:文明程度助力社会和谐
毫无疑问,上海世博会上的诸多科技亮点将会在几年或是十几年后,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因为人们永远都不会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停下脚步。但“物博”的同时,有人也提出了世博会应该展示中国的“人博”,以基本素质为指标的中国人软实力的提高,将使社会更加和谐。
世博改变生活之建筑:绿色建筑更显生活品质
历届世博会都标榜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而建筑作为人类居住环境的最根本基础,往往最能体现生活品质的改变。一百多年来,世博会上的各色建筑都体现着时代的变迁,反映了科技的进步历程。在更加美好的未来,人类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于“居者有其屋”的底线,对建筑自身的功能肯定有更高的要求。
世博改变生活之出行:新能源汽车服务生活
在世博会上的舞台上新式交通工具的展示是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自行车登上世博会的舞台,以后的世博会上交通工具的展出就络绎不绝。1862年伦敦世博会展出了蒸汽火车。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以交通科技成为重点展出对象。其中,日本制造的磁悬浮列车以其高速震惊世界,更以其快速、无声、安全、平稳的特性开启了高速列车的时代。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第一辆奔驰制造的汽油发动的汽车,从此揭开了汽车时代的序幕。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飞机进行了展出。2005年爱知世博会上,丰田汽车公司通过展示其未来概念车“i-unit”,描绘了未来“人车和谐社会”的梦想。
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影响是多方面的,甚至是享用一生的。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
我们从中感受着,感动着,幸福着,我们为我们中国能举办世博会而自豪。
泗洲中学 龚欣宇
我和你
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正在世界的东方悄然绽放,日益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花香,飘荡在浦江两岸。那淡淡的花香,纯朴而不庸俗,唯美而不娇艳。它正等待着世界各地的人们闻着花香,来到了这里——美丽的上海。
奥运圣火的余热还在胸口温存,悄然走进心中的又是举国欢庆的盛世——世界博览会,它被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所吸引,它来到了这里,这片梦寐以求的土地。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全世界的目光都将投向这里,共同欣赏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
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内悄无声息地变化着,凝聚人类智慧的结晶——各国展馆,一一呈现,世博会的气氛愈来愈浓烈。于是,人们被吸引到这里,领略它的美与神奇,感叹人类文明的变迁和发展,探讨人类即将和期望发展的道路。
我和你也在努力......
瞧!世博英语走进了社区,上海为更好地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努力着......老人们依旧保持着高涨的热情,快乐地学习英语,这就是生命!
追求低碳生活,我们该做的会有许多。哪怕只是多种一棵树,少开一次车。虽然这些微不足道,但如果每个人都能那么做,我们的生活是否会比现在更美好?正如一滴水成就不了大海,但如果是几亿滴,甚至几百亿滴呢?答案是显而易见
我也在努力着,因为我知道未来的生活属于自己,那只神奇的画笔终究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我们应该呼吁人们共同保护地球:双面使用纸张,少用一次性餐具......这些都是可以轻松做到的,关键在于你肯不肯。
城市,是会让生活更美好。但我们所追求的城市并非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直插云霄的排放烟囱......我们所追求的城市是人性化的,哪怕只是一个小村庄,只要纯朴,环保,就是美丽的城市。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生活不因绚烂而精彩,生活因永恒而精彩。地球的生命,掌握在我们手里,她只求能平静而又快乐地过完一生。
或许我们只是怀揣这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憧憬;或许,我们只在乎自己。但未来生活还是个迷。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只顾着发展,而忘却环保,这多么可怕啊!或许未来很美好,又或许未来满目疮痍,但请相信,我们只要把握现在,就能把握未来。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们共同努力。
展望,总会看到幸福的曙光......
泗洲中学 冯奕青
据了解,在英国馆的策划阶段,他们对世博会的几个副主题几乎没有过多考虑,而是集中分析“自然的睿智”这一主题,最后将英国馆的主题定为“充满祝福并生机勃发的星球”。
对展示者来说,“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既简单又复杂的课题。如何在短暂的参观时间内贴切地诠释理念,关键在于如何将抽象理念化解为简单明了的展示内容。最后,设计者删繁就简,选择了花园、艺术、创新、风景四个元素作为展示切入点。他们认为,越是小而得当的切入点,越便于具像化地予以展示,越能为阐述主题和传达信息打下好的基础。而这四方面既是反映英国对主题理解的主要因素,又能够用有吸引力、有趣的、引人思考的方式进行展示。
据英国馆馆长介绍,“英国馆不像博物馆,不是给观众灌输深奥、严肃理论的地方,它更像是游乐园,通过有趣的展示给观众提供轻松、愉快的体验。当然我们也希望借此向观众传递关于英国的主要信息,令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以选择花园为例,“还有什么比自然景观更能代表自然呢”,馆长说。花园营造了舒缓、愉快的观赏气氛,同时让人联想到英国美丽的田园风光及“园艺之乡”的美誉,感受到英国人亲近自然、善用自然的“睿智”。长久以来,英国的艺术家、科学家们从大自然汲取灵感,因自然而萌生创意,为人类贡献了许多杰作。1851年英国世博会的设计师约瑟芬.帕克斯顿,模仿王莲叶脉结构而设计出首座以钢铁和玻璃为材料的“水晶宫”,就是一例。此次英国馆的展示,将自然、艺术、创新几个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生动地反映了英国人对自然的态度、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发挥“自然的睿智”的传统与成就。
英国馆的成功之处说明:只有展示内容—主题关联性—所传达信息—展示目的几者紧密、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有感染力的展出效果,达到展现独特文化风格的目的。展览是门综合的艺布局合理,巧妙利用空间 术,只有处理好传统与创新、技术手段与内涵理念、抽象信息与具象展示、展出者意图与受众心理等因素的关系,以创意进行整合,才能营造出整体的展示效果。这既是评判世博会展示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更是对世博会从业者的一个启示。
英国馆不仅贴切阐述主题、清晰传达信息,还迎合受众心理,注重互迎合受众心理,而且 布局合理,巧妙利用空间 。
泗州中学 张雯婷
创新设计是英国馆的最大看点。
1851年,首届世博会在伦敦举行,当时英国人设计建造了一座令世人惊叹的水晶宫。159年后,迄今规模最大的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英国人看准了这一良机,以不凡的手法、震撼的视觉效果,充分诠释英国创意和创新的超凡魅力。
“种子圣殿”是主体建筑。英国著名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克大展神来之笔,创造出一个既节约能源、又赏心悦目,还充满动感的建筑。“种子殿堂”高20米,由6万根纤细的、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白天,每根7.5 米长的亚克力杆会导引阳光进入内部,让参观者享受到自然光的温暖。夜晚,亚克力杆内含的光源会将展馆内外照个透亮,播洒出一团团迷人的光影。尤其是轻风吹来时,“触须”一样的亚克力杆会随风摇曳,整个建筑好似在轻轻飘动,活脱脱一朵绽放的蒲公英在轻风中吟唱。
绿色环保为宣扬的一大理念。“绿色城市”、“户外城市”、“活力城市”将讲述一个个动人故事,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拥抱自然。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大大激发了赫斯维克的创作灵感。这样的设计绝不是一个围拢或屋顶封闭的足球场大小的场馆,而更像是在世界上最繁忙的都市中,开辟出了一个让人放松、尽情休闲的天然公园。在为期6个月的展示期间,不仅要举行1000多场商务会议和活动,还要举行众多文化、教育活动。既是一个展示现代英国风貌的窗口,也是一个吸引游人参与的“街头派对”之地。
面向未来,是激发世人思索发展机遇的主题。在“种子圣殿”内,人们可以看到一根根“触须”插入展馆内部,而每根“触须”顶端都嵌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植物种子,这些种子对于全世界的合作项目贡献卓著。成千上万颗种子来自于英国皇家植物园基尤千年种子银行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野生生物种子资源库,既体现了中英合作的重要性,也彰显了创新和发现的无限潜能。一个个生动、富有说明性的故事会向人们讲述:植物和大自然是如何为人类的卫生和福利谋利?植物和大自热又是怎样为我们构筑一个更加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在这里,从新药品和原材料,到建筑技术、通信系统和可持续能源,数不清的新技术、新发明、新规划在警示世人:
爱护种子,开发想象,加强合作,一切皆有可能。
泗洲中学 姚宇婷